()
(yān)
  • 词语:

    炉烟

  • 拼音:[  lú yān  ]
  • 注音:ㄌㄨˊ 一ㄢ
  • 五笔:OYN OLD

炉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见“炉烟”。

引证解释

⒈  见“炉烟”。亦作“炉烟”。

⒉  熏炉或香炉中的烟。

南朝 梁简文帝 《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炉烟暗递浩歌声。”

⒊  庐山 香炉峰 的云气。借指 香炉峰。

宋 梅尧臣 《寄王江州》诗:“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炉烟。潮到 盆城 否?犹期信可传。”

⒋  旧时宫殿前丹墀设焚香炉,后因以指代宫廷、朝官。

唐 无名氏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趋云陛以陈词,向炉烟而稽首。”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与君十五侍皇闈,晓拂炉烟上赤墀。”
唐 方干 《送杭州李员外》诗:“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⒌  指炉火。炉,一本作“罏”。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炉烟(lu yan)同音词

  • 路演[lù yǎn ]指股份公司为了与投资者沟通和交流而举行的股票发行推介会,是英语road show的意译。
  • 炉眼[lú yǎn ]1.炉膛。 2.冶炼炉上供察看炉情的小窗口。
  • 胪言[lú yán ]1.传言;流言;群体之言。
  • 鲁彦[lǔ yàn ]小说家,翻译家。原名王衡,又名王返我,浙江镇海人。曾参加文学研究会、世界语协会。抗战期间主编《文艺杂志》,宣传抗日。著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长篇小说《苦海》、《野火》等。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家。
  • 鲁砚[lǔ yàn ]1.用山东所产砚石制成的砚。山东,古鲁地。石质嫩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色泽纹采各具特色。
  • 露眼[lù yǎn ]1.眼球突出。 2.盈盈欲泪的眼睛。比喻带露的花朵。
  • 陆盐[lù yán ]1.陆地所产的盐﹐岩盐。
  • 卢燕[lú yàn ]电影演员。广东人。女。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交通大学学习。1947年移居美国,先后就读于夏威夷大学和巴沙甸那戏剧学院。1958年在好莱坞从影。1967年回香港。因主演《董夫人》、《十四女英豪》、《倾国倾城》,三次获金马奖。曾在美国创设卢燕影视公司。
  • 卤烟[lǔ yān ]1.熬煮卤水冒出的烟。
  • 卤盐[lǔ yán ]1.用咸土熬制而成的盐。

炉烟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