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jǐnɡ)
  • 词语:

    逝景

  • 拼音:[  shì jǐnɡ  ]
  • 注音:ㄕˋ ㄐ一ㄥˇ
  • 五笔:RRP JYI

逝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逝去的光阴。

引证解释

⒈  指逝去的光阴。

《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欢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
李善 注:“言人寿不留,与景俱逝而寿损,故谓之侵。”
明 沉鲸 《双珠记·因诗赐配》:“逝景迫朱颜,惻惻览青铜。”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之一:“繁华不足悼,逝景何悤悤。”
李详 《赠曹君直舍人元忠》诗:“閶门 飞阁架通波,四姓衰微逝景过。”

逝景(shi jing)同音词

  • 施敬[shī jìnɡ ]1.谓施行庄敬之教。
  • 驶景[shǐ jǐnɡ ]1.迅速流逝的时光。
  • 实景[shí jǐnɡ ]1.实际景物。
  • 实境[shí jìnɡ ]1.古典诗歌理论术语。真切实在的境界。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或细写风物都可谓之实境。
  • 识荆[shí jīnɡ ]语出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指韩朝宗,当时为荆州长史,很受时人景慕。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 诗经[shī jīnɡ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因被列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古代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有不少反映贵族生活和揭露政治黑暗之作。《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为统治者祭祀用的颂歌。诗的产生大致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编定于春秋。形式以四字句(四言)为主,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方法。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诗景[shī jǐnɡ ]1.富有诗意的景色﹐优美的景色。
  • 诗境[shī jìnɡ ]1.诗的境界﹔诗的意境。
  • 示儆[shì jǐnɡ ]1.显示儆戒。
  • 示警[shì jǐnɡ ]1.以某种动作或信号,对人发出警告或使人注意。

逝景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