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
  • 词语:

    三务

  • 拼音:[  sān wù  ]
  • 注音:ㄙㄢ ㄨˋ
  • 五笔:DG TE

三务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春、夏、秋三季的农务。

引证解释

⒈  指春、夏、秋三季的农务。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
杜预 注:“三务,春、夏、秋三时之务。”
《管子·君臣下》:“民有三务,不布,其民非民也。”
尹知章 注:“三务,谓春、夏、秋务农。人不务三,则馁饿成变,故民非其民也。”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腊雪未消三务起,壬人不用五兵闲。”

三务(san wu)同音词

  • 三乌[sān wū ]1.复姓。汉有三乌群。见《通志.氏族三》。
  • 三无[sān wú ]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2.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 三吴[sān wú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 三吾[sān wú ]1.唐元结有浯溪﹑吾亭﹑峿台,合称三吾。
  • 三五[sān w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
  • 三武[sān wǔ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 三舞[sān wǔ ]1.古代朝廷盟会﹑祭祀之三乐舞。(1)周之《万舞》﹑《夷舞》﹑《翟舞》。《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钥不僭"汉郑玄笺:"雅,万舞也。万也,南也,钥也。三舞不僭,言进退之旅也。"孔颖达疏:"又以为雅乐之《万舞》,以为南乐之《夷舞》,以为羽钥之《翟舞》,此三者皆不僭差。"(2)汉以后之《武始》﹑《咸熙》﹑《章斌》。《晋书.乐志上》:"景初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钥。"《宋书.乐志一》:"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大魏
  • 三物[sān wù ]1.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 2.三种物类。指豕﹑犬﹑鸡。 3.三种。

三务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