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词语:

    氍毹

  • 拼音:[  qú shū  ]
  • 注音:ㄑㄨˊ ㄕㄨ
  • 五笔:HHWE WGEE

氍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毛织的布或地毯,旧时演戏多用来铺在地上,故此“氍毹”或“红氍毹”常借指舞台。

厅正面屏开孔雀,地匝氍毹,都是锦绣桌帏,妆花椅甸。——《金瓶梅词话》

woollen blanket;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二·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三辅黄图·未央宫》:“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规地以 罽宾 氍毹。”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灯节》:“楼设氍毹帘幕,为宴饮地。”

⒉  旧时演剧用红氍毹铺地,因用以为歌舞场、舞台的代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刘晖吉女戏》:“十数人手携一灯,忽隐忽现,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 唐明皇 见之,亦必目睁口开,谓氍毹场中那得如许光怪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鞋袜》:“使登歌舞之氍毹,则为走盘之珠。”
徐迟 《牡丹》:“﹝ 董瑶阶 ﹞到了红氍毹上,声嗓清脆,姿容秀丽,身轻如叶,举步若飞。”

国语辞典

⒈  毛织的地毯。

汉·无名氏〈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陈维崧〈沁园春·四十诸生〉词:「氍毹暖,趁铜街似水,赓和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