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n)
(shù)
  • 词语:

    云树

  • 拼音:[  yún shù  ]
  • 注音:ㄩㄣˊ ㄕㄨˋ
  • 五笔:FCU SCF

云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云和树。

⒉  高耸入云的树木。

⒊  比喻朋友阔别远隔。

引证解释

⒈  云和树。

南朝 梁 刘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维 《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
明 刘基 《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

⒉  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戴望舒 《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

⒊  比喻朋友阔别远隔。参见“云树之思”。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明 高启 《读周记室<荆南集>》诗:“生别犹疑不再逢, 楚 天云树隔重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雄举动》:“但念 吴 头 楚 尾,云树为遥。”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众天将天兵﹞依依敬别,因吟以劝慰之:‘离别深情世罕抛,关心云树及河桥。’”

云树(yun shu)同音词

  • 韵书[yùn shū ]1.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诗﹑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现存韵书,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凡同声调﹑同韵的字为一部,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声类》﹑晋吕静《韵集》,久已亡佚。隋陆法言《切韵》,原书亦不传。宋陈彭年等着《广韵》,分韵太繁,不便应试作诗之用。金人始并为一百零六韵,即后来所谓"平水韵"。元﹑明﹑清以来,文人作诗﹐都以"平水韵"为标准,沿用至今。
  • 云书[yún shū ]1.称佛道的典籍。 2.篆字。篆字笔画如云﹐故称。
  • 云署[yún shǔ ]1.官署。
  • 运输[yùn shū ]使用一定的工具和设备,把旅客或货物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的活动。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方式。对于发展经济,扩大地区和国际间合作交流,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运数[yùn shù ]1.命运;气数。
  • 云属[yún shǔ ]1.接连不断。
  • 芸署[yún shǔ ]1.秘书省的别称。
  • 芸庶[yún shù ]1.百姓。
  • 允淑[yǔn shū ]1.贤良。

云树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