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zhí)
  • 词语:

    内直

  • 拼音:[  nèi zhí  ]
  • 注音:ㄋㄟˋ ㄓˊ
  • 五笔:MW FH

内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内心正直。

⒉  在宫内值勤。宋梅尧臣有《七夕永叔内翰遗郑州新酒言值内直不遐相邀》诗。

⒊  指服役于宫中的太监。

引证解释

⒈  内心正直。

《庄子·人间世》:“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

⒉  在宫内值勤。 宋 梅尧臣 有《七夕永叔内翰遗郑州新酒言值内直不遐相邀》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钱唐 王文庄公 赐第在 护国寺 西,公内直二十四年,以除夕蒙赐福字二十四,悬掛其间,曰‘二十四福堂’。”

⒊  指服役于宫中的太监。

明 无名氏 《下西洋》第三折:“俺那裡武将广机谋,文臣多智量,更那堪一班内直尽忠诚。”

内直(nei zhi)同音词

  • 内知[nèi zhī ]1.指豪门的管家。
  • 内祗[nèi zhī ]1.在宫中供职的合门祗候。祗候,东﹑西上合门的属官。
  • 内侄[nèi zhí ]1.妻子的弟兄的儿子。
  • 内职[nèi zhí ]1.指嫔妃等在宫中所尽的职守。 2.指嫔妃。 3.指供职禁中,内参机要的朝廷重臣。 4.宋代称枢密﹑宣徽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为内职。参见《宋史.职官志序》。亦指内任京官。
  • 内旨[nèi zhǐ ]1.皇帝的旨意。 2.皇后的懿旨。因皇后居宫内,故称。
  • 内志[nèi zhì ]1.内心所想。 2.指入主朝廷的志向。
  • 内制[nèi zhì ]1.唐宋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唐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 2.翰林学士的别称。
  • 内治[nèi zhì ]1.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 2.指家务或治理家务。 3.国内的政治。 4.指治理国政。 5.修身;约束自己。 6.指养生之道。
  • 内痔[nèi zhì ]1.肛门内部粘膜上长的痔疮。

内直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