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词语:

    丝布

  • 拼音:[  sī bù  ]
  • 注音:ㄙ ㄅㄨˋ
  • 五笔:XXG DMH

丝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⒉  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⒊  古钱名。

引证解释

⒈  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

⒉  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晋 王羲之 《十七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奉敕垂赐杂色丝布绵绢等三十段,银钱二百文。”

⒊  古钱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王莽 大钱作燕尾状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当千,背后有两字,有丝布、泉布、货布、流布,如是近十布。”

国语辞典

⒈  丝织品和布。古代的布用麻、葛等纤维纺织而成。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

⒉  以蚕丝、麻与葛混织而成的布料。

北周·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奉敕垂赐杂色丝布绵绢等三十段,银钱二百文。」

⒊  用纱线为经、丝线为纬所织成的布,产于吴江县盛泽镇。

⒋  由日本输入的柳条纹布。

丝布(si bu)同音词

  • 肆布[sì bù ]1.散布。
  • 私逋[sī bū ]1.谓私人拖欠的租税。
  • 私布[sī bù ]1.私自陈述。
  • 私簿[sī bù ]1.私人的账簿。
  • 四布[sì bù ]1.指各地所赠以助丧葬的钱币。 2.向四方传布﹑散发。
  • 四部[sì bù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西晋荀勖《晋中经簿》最早以甲、乙、丙、丁四部著录图书,《隋书·经籍志》把甲、乙、丙、丁四部定名为经、史、子、集,确定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此后历代沿用。

丝布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