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ān)
(yánɡ)
  • 词语:

    端阳

  • 拼音:[  duān yánɡ  ]
  • 注音:ㄉㄨㄢ 一ㄤˊ
  • 五笔:UM BJ
  • 词性:名词

端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引证解释

⒈  即端午。参见“端午”。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节闹端阳只一瞬,满眼繁华, 王 谢 少人问。”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端阳》:“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国语辞典

⒈  农历五月五日。参见「端五」条。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雄黄酒》:「每至端阳,自初一起,取雄黄合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端阳(duan yang)同音词

  • 断鞅[duàn yānɡ ]1.砍断马鞅。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左传.襄公十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太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杨伯峻注:"太子砍断马鞅﹐则居中两马与衡离﹐不能持车矣。"后用作强谏之典。 2.马鞅中断。形容马跑得很快。
  • 椴杨[duàn yánɡ ]1.即河北杨。落叶乔木,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

端阳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