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词语:

    没溺

  • 拼音:[  mò nì  ]
  • 注音:ㄇㄟˊ ㄋ一ˋ
  • 五笔:IW IXU

没溺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沉没。沉迷。

引证解释

⒈  沉没。

汉 刘向 《说苑·杂言》:“不临於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冀、兖、徐、豫 四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振救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蔡(蔡京 )在翰苑,尝因锡宴 西池,失脚落水,几至没溺。”
清 戴名世 《疑解》:“吾方没溺於波涛之内,泛泛乎而不知所之。”

⒉  沉迷。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不有 辛 癸 之没溺,曷用贵钦明之高济哉?”
《新唐书·礼乐志三》:“学者由此牵惑没溺。”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庶几委命而顺化者,其与没溺牵缠於厚利不能自反者,固有间歟!”

国语辞典

⒈  沉溺。

汉·刘向《说苑·卷一七·杂言》:「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没溺(mo ni)同音词

  • 模拟[mó nǐ ]①模仿;仿照:模拟真人大小|模拟演出。 ②推测: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 摩尼[mó ní ]1.指摩尼教。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来朝﹐唐代宗大历三年在长安建摩尼寺﹐赐额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长安﹑洛阳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3.泛指佛珠。 4.水窦。
  • 摩拟[mó nǐ ]1.比拟研究。 2.模仿。
  • 摸拟[mō nǐ ]1.模仿,仿效。
  • 摹拟[mó nǐ ]①模仿:艺术上一味摹拟别人不可取。 ②假想的:摹拟敌机。
  • 莫逆[mò nì ]指彼此投合,交谊深厚:莫逆之交|两人最为莫逆。
  • 抹泥[mǒ ní ]1. 指爆孔抹衬粘泥以防炸药潮湿的操作。
  • 抹腻[mǒ nì ]1.犹整齐。
  • 末尼[mò ní ]1.真珠,珠玉,宝石。末,也写作"摩"。 2.宗教名。详"末尼教"。 3.同"末泥"。
  • 末泥[mò ní ]1.古代戏剧角色名。简称"末"。

没溺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