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ěi)
(shū)
  • 词语:

    伪书

  • 拼音:[  wěi shū  ]
  • 注音:ㄨㄟˇ ㄕㄨ
  • 五笔:WYEY NNH

伪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书。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⒉  伪造文书。

false document;

⒊  指伪造的文书。

fake document;

引证解释

⒈  伪造的文书、信件。

《史记·封禅书》:“﹝文成将军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赝书》:“钟会 作伪书以赚宝剑。”

⒉  指伪造文书。

《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

⒊  托名伪造的书籍。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而 扬雄 撰《蜀记》, 子贡 著《越絶》, 虞 裁《江表传》, 蔡 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余意欲取此类及纬候等书,《亢仓》、《鶡冠》等子,总为伪书一类,另附四部之末。”
章炳麟 《文学说例》:“张氏 书证驳多疏繆,尤信伪书,盖 明 世积习尔。”

⒋  僭伪政权的史书。参见“伪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 晋 家渡 江 后,北间传记,皆名伪书。”

⒌  内容虚妄之书。

汉 王充 《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贤通之人,疾之无已。”

国语辞典

⒈  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

汉·王充《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

⒉  伪造文书。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

伪书(wei shu)同音词

  • 尾数[wěi shù ]1.犹零头。指结算中大数目之外剩下的小数目。 2.指小数点后面的数。
  • 骫属[wěi shǔ ]1.亦作"骩属"。 2.犹骫丽。
  • 违署[wéi shǔ ]1.离开官署。谓辞去官职。
  • 危术[wēi shù ]1.危险的方法。
  • 为书[wéi shū ]1.即伪书。为﹐通"伪"。
  • 为数[wéi shù ]1.谓从数量上看。
  • 纬书[wěi shū ]1.汉代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相对于经书,故称。《易》﹑《书》﹑《诗》﹑《礼》﹑《乐》﹑《春秋》及《孝经》均有纬书,称"七纬"。纬书内容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但对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以及神话传说之类,均有所记录和保存。纬书兴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南朝宋时开始禁止,及隋禁之愈切。炀帝即位,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其书遂散亡。纬书虽亡失殆尽,但散见于诸经注疏及为其他书籍所征引者不少,后代学者曾加以搜辑。明孙瑴辑有《古微书》,清马国翰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其所辑纬书
  • 纬术[wěi shù ]1.纬书之学。
  • 委输[wěi shū ]1.转运。亦指转运的物资。 2.汇聚,注聚。
  • 委黍[wěi shǔ ]1.虫名。伊威。又名鼠妇。

伪书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