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ɡ)
(shū)
  • 词语:

    中书

  • 拼音:[  zhōnɡ shū  ]
  • 注音:ㄓㄨㄥ ㄕㄨ
  • 五笔:K NNH

中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官名。中书令的省称。官署名。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汉书·儒林传·孔安国》:“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
《后汉书·伏湛传》:“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
《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⒉  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

《汉书·萧望之传》:“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⒊  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
《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⒋  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⒌  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参见“中书君”。

《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江淹 亲向梦中逢。”

国语辞典

⒈  宫中所藏的书籍。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
《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⒉  中书令的简称。参见「中书令」条。

⒊  中书舍人的简称。参见「中书舍人」条。

⒋  中书省的简称。参见「中书省」条。

⒌  宋代的政事堂。

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中书(zhong shu)同音词

  • 忠恕[zhōnɡ shù ]1.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 柊树[zhōnɡ shù ]1.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
  • 众书[zhònɡ shū ]1.指各种经书。
  • 众庶[zhònɡ shù ]1.众民;百姓。
  • 众数[zhònɡ shù ]1.统计分布中频率最大的变量的值;最频繁出现的值;最普通的值。
  • 仲叔[zhònɡ shū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2.泛指兄弟﹑弟弟。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 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 仲舒[zhònɡ shū ]1.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 中叔[zhōnɡ shū ]1.复姓。春秋时晋有中叔无忌,汉光武帝时有侍御史中叔僚。见《通志.氏族四》。
  • 中枢[zhōnɡ shū ]①天体运行的中心。借指中央或中央政府机关:中枢机关|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展我此志业,期君持中枢。 ②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指挥中枢|中枢神经|交通中枢。
  • 中孰[zhōnɡ shú ]1.亦作"中熟"。 2.中等的年成。

中书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