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词语:

    四虎

  • 拼音:[  sì hǔ  ]
  • 注音:ㄙˋ ㄏㄨˇ
  • 五笔:LH HWV

四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清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引证解释

⒈  清 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 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苏廷魁、陈庆鏞、朱琦 为諫院三直,又合吾 浙 金应麟,世称四虎。”

四虎(si hu)同音词

  • 思乎[sī hū ]1.方言。想,考虑。
  • 兕虎[sì hǔ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 司户[sī hù ]1.官名。汉魏以下有户曹掾,主民户。北齐称户曹参军。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宋亦设司户参军,兼司仓之职。元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五》﹑《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四下》﹑《续通典.职官十五》。
  • 丝忽[sī hū ]1.犹丝毫。形容极小或极少。
  • 寺户[sì hù ]1.即佛图户。北魏时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 四呼[sì hū ]1.音韵学名词。汉语音韵学家依据口﹑唇的形态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四呼之名,始见于清潘耒《类音》。现代汉语语音学则是依据韵母的韵头或韵腹来确定四呼的。参见"等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 四胡[sì hú ]1.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 四户[sì hù ]1.四门。 2.南朝齐永明中,中书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人呼之为四户。
  • 似乎[sì hū ]①副词。表示可能:这篇文章似乎在哪见过|他似乎了解内情|似乎要下雨了。 ②副词。表示商量的口气:时候不早了,我们似乎该走了|这件公文似乎应该早日办理。

四虎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