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螌》字解释
- 拼音:「b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部首:虫 部
- 结构:上下
- 笔画:16 画
- 笔顺:ノノフ丶一丶ノフフ丶丨フ一丨一丶
-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螌
1、〔螌蝥(
)〕同“斑蝥”,昆虫,身体黑色,鞘翅上有黄黑色斑纹,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UNICODE
螌字UNICODE编码U+878C,10进制: 34700,UTF-32: 0000878C,UTF-8: E8 9E 8C。
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English
a striped, poisonous fly
- 康熙字典
螌【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逋還切,音班。《說文》螌蝥,毒蟲也。《博雅》螌蝥,晏靑也。《本草》一名斑貓,所在有之,長五六分,黃足斑文,鳥腹尖喙。《神農本草經》云:春食芫花爲芫靑,夏食葛花爲亭長,秋食豆花爲螌蝥,冬入地中爲地膽。
又蒲官切,音槃。負螌,臭蟲。通作盤。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螌【卷十三】【虫部】
螌蝥,毒蟲也。从虫般聲。布還切
说文解字注
(螌)螌蝥、逗。雙聲。毒蟲也。本艸經蟲部下品曰。斑猫。味辛寒。有毒。一名龍尾。諸家云。大豆葉上取之。長五六分。甲上黃黑斑文。烏腹尖喙。按斑猫俗字也。从虫。般聲。布還切。十四部。
-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梅县腔] ban1 [海陆丰腔] ban1
◎ 粤语:baan1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螌 般 元 班 pra?n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等 呼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螌 班 布還 幫 刪開 刪 平聲 二等 開口 刪 山 上平二十七刪 pan pan pan p?n p?an p?an pa?n ban1 pran pean 螌蝥毒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ywzj08.com/hanzi/1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