畤

  • 畤字拼音:
    chóushìzhì
    多音字
  • 畤字部首:
  • 畤字五笔:LFFY
  • 畤字笔画: 11
  • 畤字笔顺 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横、竖、捺
  • 5
  • 6
  • 左右结构
  • WGDI
  • KIBD
  • 64041
  • 3969
  • 7564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⒉  水中的小块陆地:“归雁映兰畤。”

⒊  田际;田界。

⒋  土高出的地方。

⒌  古通“”,储备。

⒍  古通“沚”,小渚。

其他字义

chóu(ㄔㄡˊ)

⒈  古同“畴”,地名。

其他字义

shì(ㄕˋ)

⒈  古同“”,移栽;分种。

统一码

畤字UNICODE编码U+7564,10进制: 30052,UTF-32: 00007564,UTF-8: E7 95 A4。

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ì

〈名〉

(1) 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 [place to worship heaven and earth]

白草废畤空坛垓。——宋· 王安石《和王微之》?

(2) 又如:畤畦(畦畤。泛指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所)

康熙字典解释

畤【午集上】【田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周市切《集韻》渚市切《韻會》諸市切,音止。《說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也。《史記·秦本紀》祠上帝西畤。《索隱註》襄公始列爲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縣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靈之所依止也。《前漢·郊祀志》作畦。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也。

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註名其祭處曰畤。《括地志》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亦祠黃帝。

地名。《左傳·襄三十年》成愆奔平畤。《註》平畤,周邑。

《哀四年》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後漢·光武紀》杜茂與賈覽戰於繁畤。《註》繁畤,縣名,屬鴈門郡。今代州縣。

《廣韻》時止切《集韻》士止切,音市。

《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音峙。義同。

《集韻》時吏切,音雉。與蒔同。

《五音集韻》池爾切,音豸。儲也。

说文解字

畤【卷十三】【田部】

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从田寺聲。右扶風有五畤。好畤、鄜畤,皆黃帝時祭。或曰秦文公立也。周市切

(畤)天地五帝所基止祭地也。止依韵會正。下基也。以基止釋畤。以曡韵爲訓也。所基止祭地謂祭天地五帝者。立基止於此而祭之之地也。畤不見於經。秦人因周制垗五帝於四郊。依附爲之。垗字音譌。遂製畤字耳。考封禪書。秦襄公居西垂。作西畤。祠白帝。其後文公都汧。作鄜畤。郊祭白帝。其後德公居雍。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獻公作畦畤櫟陽。祀白帝。漢高祖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按密上下三畤及鄜畤及北畤、謂之雍五畤。祭靑黃赤白黑五帝之地也。先言天地者、秦時謂五帝卽天地。故曰唯雍四畤。上帝爲尊。秦之郊見卽祭畤也。从田。寺聲。周市切。一部。右扶風雝有五畤。地理志右扶風雍下曰。有五畤。按雍衹有四畤。密畤、吳陽上畤、下畤、北畤也。史記雍五畤。漢志右扶風有五畤。葢兼鄜縣之鄜畤祀白帝而言。鄜雖屬左馮翊。而馮翊、扶風故皆內史地。故得統偁之。史記於高祖未立北畤前曰雍四畤。葢亦謂密、上、下、鄜四畤。是以四畤上親郊見。而西畤、畦畤上不親往。別白言之也。好畤、鄜畤皆黃帝時築。築各本作祭。今依韵會訂。封禪書曰。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雍東有好畤。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葢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不道。按史公作吳陽武畤。而許作鄜畤。與史、漢不合。傳聞之異也。或云秦文公立。秦文公立鄜畤。史、漢皆云尒。而舉爲疑辭。且若好畤亦文公立者。皆傳聞之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