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和注释

译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注释

犬吠(fèi)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
吠:狗叫。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深:树丛深处。

野竹分青霭(ǎi),飞泉挂碧峰。
青霭:青色的云气。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倚: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赏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拼音版参考

(quǎn)
(fèi)
(shuǐ)
(shēng)
(zhōng)
(táo)
(huā)
(dài)
()
(nóng)
(shù)
(shēn)
(shí)
(jiàn)
鹿()
()
()
()
(wén)
(zhōng)
()
(zhú)
(fèn)
(qīng)
(ǎi)
(fēi)
(quán)
(guà)
()
(fēng)
()
(rén)
(zhī)
(suǒ)
()
(chóu)
()
(liǎng)
(sān)
(sōng)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者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赠道士参寥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15阅读
  •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32阅读
  • 寄庐山棕衣居士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28阅读
  • 寻汪道士不遇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
    38阅读
  • 访嵩阳道士不遇

    先生五兵游,文焰藏金鼎。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常言一粒药,不堕生死境。何当列御寇,去问仙人请。
    15阅读
  • 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昔尝为僧,于荆州相别)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为僧时先有脚疾。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11阅读
  • 寻郭道士不遇

    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惟见一青松。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欲问参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
    20阅读
  •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36阅读
  • 山友赠藓花冠

    尘污出华发,惭君青藓冠。此身闲未得,终日戴应难。好就松阴挂,宜当枕石看。会须寻道士,簪去绕霜坛。
    26阅读
  • 一剪梅·莆中赏梅

    宋代赵师侠
    雪里盈盈玉破花。遐想风流,压尽京华。点酥团粉任欹斜,独露春妍谁似他。有酒何须稚子赊。访戴归来,倚棹溪涯。人生得意定谈夸。除却西湖,不记谁家。
    4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