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古歌译文和注释

译文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呼啸的秋风让人无限忧愁,进也忧愁,退也忧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异域戍边的人,哪个不陷入悲愁中?真是愁白了头啊。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胡人之处多狂风,树木萧瑟干枯。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离家日子越来越远,衣带渐宽人消瘦。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思乡的悲苦无法言说,就像车轮在心中旋转。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20-122页

注释

秋风萧(xiāo)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萧萧:寒风之声。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biāo)风,树木何修修。
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
飙风:暴风。
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思:悲。
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20-122页

古歌赏析

赏析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古歌拼音版参考

()
()
()
()
(qiū)
(fēng)
(xiāo)
(xiāo)
(chóu)
(shā)
(rén)
(chū)
()
(chóu)
()
()
(chóu)
(zuò)
(zhōng)
()
(rén)
(shuí)
()
怀(huái)
(yōu)
(lìng)
()
(bái)
(tóu)
()
()
(duō)
(biāo)
(fēng)
(shù)
()
()
(xiū)
(xiū)
()
(jiā)
()
()
(yuǎn)
()
(dài)
()
()
(huǎn)
(xīn)
()
()
(néng)
(yán)
(cháng)
(zhōng)
(chē)
(lún)
(zhuǎn)

古歌作者

汉无名氏 汉无名氏的作品,可归入「两汉乐府」一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纷纷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就是反映了这种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蓄英(秋风兮萧萧)

    先秦楚辞(先秦及汉代)
    【蓄英】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微霜兮眇眇,病殀兮鸣蜩。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望溪谷兮滃郁,熊罴兮呴嗥。唐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余兮袿衣,骑霓兮南上。乘云兮回回,亹亹兮自强。将息兮兰皋,失志兮悠悠。蒶蕴兮霉黧,思君兮无聊。身去兮意存,怆恨兮怀愁。
    121阅读
  • 古歌(高田种小麦)

    【古歌】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1]男儿在他乡,[2]焉得不憔悴。[3]
    144阅读
  •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249阅读
  •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261阅读
  • 邺都引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156阅读
  • 杂歌谣辞。古歌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水精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秋月光。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兰麝香。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
    19阅读
  • 古歌

    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水晶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璇闺窈窕秋夜长,绣户徘徊明月光。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女金炉兰麝香。北斗七星横夜半,清歌一曲断君肠。
    22阅读
  • 古歌二首

    唐代蒋维翰
    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嚬复不语,红泪双双落。美人闭红烛,独坐裁新锦。频放剪刀声,夜寒知未寝。
    16阅读
  • 菩萨蛮·西湖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80阅读
  • 调笑歌

    中原胡马尘。方士归来说风度。梨花一枝春带雨。分钗半钿愁杀人,上皇倚阑独无语。无语。恨如许。方士归时肠断处。梨花一枝春带雨。半钿分钗亲付。天长地久相思苦。渺渺鲸波无路。
    6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