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送友人入蜀译文和注释

译文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35-136页

注释

见说蚕丛路,崎(qí)(qū)不易行。
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笼秦栈(zhàn),春流绕蜀(shǔ)城。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
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
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35-136页 .

送友人入蜀赏析

赏析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

  此诗与《蜀道难》都是写蜀地风光,但在写法上有较大区别。其同者都是从“传说”“见说”入题,着力虚拟夸说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和点染烘托蜀道的艰险诡奇的气氛,突出难和险,继之按由秦入蜀的时空顺序,绘声绘色,穷形尽相地描绘了蜀道山水风光雄奇峻伟、高危惊险的独有特点。然而,两诗之异则迥然有别。《蜀道难》充满想象与夸张,而《送友人入蜀》则比较写实。《蜀道难》着意于“难”,寓情于“忧”,诗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中间再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呼再叹,呼前应后,将蜀道开辟之极苦,蜀道行路之极难,蜀地留居之极险,浑成为一,全诗起结开合,纵横起伏,既有雄浑之势,又有飘逸之神。《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归结于“入蜀”,从诗旨上讲,不宜夸说渲染蜀道之险难,从五言律诗体裁讲,更毋庸备述蜀道难行的苦况。首联平静点出蜀道“崎岖不易行”的题旨,颔联则化虚说为“实感”,紧承“崎岖”二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尽显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诡异,颈联“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则灵笔一转,由险峻奇诡而优美瑰丽,清丽明畅。尾联则以旷达顺适之情,劝慰友人随缘应机。全诗起承转合皆紧贴诗题,叙事状物,写景寄情,一脉相连。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35-136页 .2、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12-313页 .

送友人入蜀拼音版参考

(jiàn)
(shuō)
(cán)
(cóng)
()
()
()
()
()
(háng)
(shān)
(cóng)
(rén)
(miàn)
()
(yún)
(bàng)
()
(tóu)
(shēng)
(fāng)
(shù)
(lóng)
(qín)
(zhàn)
(chūn)
(liú)
(rào)
(shǔ)
(chéng)
(shēng)
(chén)
(yīng)
()
(dìng)
()
()
(wèn)
(jun1)
(píng)

送友人入蜀作者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临别送张諲入蜀

    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孤云伤客心,落日感君深。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蜀江流不测,蜀路险难寻。木有相思号,猿多愁苦音。莫向愚山隐,愚山地非近。故乡可归来,眼见芳菲尽。
    21阅读
  • 送友人入湘

    闻说湘川路,年年苦雨多。猿啼巫峡雨,月照洞庭波。穷海人还去,孤城雁共过。青山不可极,来往自蹉跎。
    28阅读
  •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12阅读
  • 送薛尚书入蜀

    卑情不敢论,拜首入辕门。列郡诸侯长,登朝八座尊。凝笳临水发,行旆向风翻。几许遗黎泣,同怀父母恩。
    20阅读
  • 送少微上人入蜀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18阅读
  •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

    传诏收方贡,登车著赐衣。榷商蛮客富,税地芋田肥。云白风雷歇,林清洞穴稀。炎凉君莫问,见即在忘归。
    25阅读
  • 送客入蜀

    唐代杨凝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11阅读
  • 送友人入塞

    乱蓬无根日,送子入青塞。苍茫万里秋,如见原野大。鸟雀寒不下,山川迥相对。一马没黄云,登高望犹在。惊风忽然起,白日黯已晦。如何恨路长,出门天涯外。
    21阅读
  • 送蔡君知入蜀二首

    唐代孔德绍
    金陵已去国,铜梁忽背飞。失路远相送,他乡何日归。灵关九折险,蜀道二星遥。乘槎若有便,希泛广陵潮。
    15阅读
  •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