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饥来驱我去)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食译文和注释

译文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注释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乞食赏析

赏析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皆可印证。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渊明乃固穷之士。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多么好的人呵!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渊明爱酒。“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2-533

乞食拼音版参考

()
()
(shí)
()
()
(lái)
()
()
()
()
(zhī)
(jìng)
()
(zhī)
(háng)
(háng)
(zhì)
()
()
(kòu)
(mén)
(zhuō)
(yán)
()
(zhǔ)
(rén)
(jiě)
()
()
()
(zèng)
()
()
(lái)
(tán)
(xié)
(zhōng)
()
()
(shāng)
(zhì)
(zhé)
(qīng)
(bēi)
()
(qíng)
(xīn)
(xīn)
(zhī)
(huān)
(yán)
(yǒng)
(suí)
()
(shī)
(gǎn)
()
(piāo)
()
(huì)
(kuì)
()
(fēi)
(hán)
(cái)
()
(xián)
()
(zhī)
()
(xiè)
(míng)
(bào)
()
(xiàng)
()

乞食作者

陶渊明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探梅(故人辞我去)

    【探梅】故人辞我去,期我梅花时。昨夜偶相念,起看庭树枝。
    103阅读
  •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26阅读
  • 陇头行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52阅读
  • 烹葵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20阅读
  • 池鹤八绝句。鸢赠鹤

    君夸名鹤我名鸢,君叫闻天我戾天。更有与君相似处,饥来一种啄腥膻。
    14阅读
  • 将归山

    野人惯去山中住,自到城来闷不胜。宫树蝉声多却乐,侯门月色少于灯。饥来唯拟重餐药,归去还应只别僧。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12阅读
  • 晨鸡

    唐代刘兼
    朱冠金距彩毛身,昧爽高声已报晨。作瑞莫惭先贡楚,擅场须信独推秦。淮南也伴升仙犬,函谷曾容借晓人。此日卑栖随饮啄,宰君驱我亦相驯。
    13阅读
  • 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干。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50阅读
  • 乞食僧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
    18阅读
  • 道中逢乞食老僧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