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

【菩萨蛮】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
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
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
鸦啼金井寒。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译文和注释

译文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参考资料:
1、王醒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27
2、刘拥军李清照秦观词选:巴蜀书社,2000:92
3、杨圆媛秦观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2-53
4、秦观淮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6
5、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6、贾炳棣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209

注释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yuān)(yāng)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翻翠幔(màn),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
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参考资料:
1、王醒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27
2、刘拥军李清照秦观词选:巴蜀书社,2000:92
3、杨圆媛秦观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2-53
4、秦观淮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6
5、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6、贾炳棣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209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赏析

赏析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残更与恨长”一句,语短情长,既写出此女长夜难眠,将那个“惊”字写满写足,同时也把难以名状的“恨”写得十分直观可感,动人心旌。

  下片写闺房外之夜景。阴风时时袭来,翻动她闺房的翠帏,使她本已冰凉的心情更显凄凉不堪,也因那摇动的翠幔,绘出她心旌摇荡的内心世界,孤灯残照之时,室外雨声又时时袭来。本来,银灯结花,是吉祥喜庆的征兆,但对这位秋夜孤枕中的女子而言,她这种美好的梦幻显然早已破灭,所以她只是觉得那重重的灯花,使灯光更显昏暗而已。词人用“涩”字形容夜雨带来湿润的空气侵染灯花,使之灰暗不明,颇具匠心。从整首词看,无论是闺房里还是闺房外,一切景物皆着有闺中人的感情色彩,是为闺中人所设,随其心境的波动而动。所以,这里的涩,不是指雨,而是女主人公那幽咽难通的思维情结的外化,雨涩灯暗,全是她彼时心境暗淡愁苦的象征。“毕竟”二字,透出怨恨之意,紧扣上片结尾的“恨”字而发,使词情显得丝丝人扣,针脚细密。收煞一句,又回到“虫声泣露”的环境之中,用室外金井寒来回应开头的“虫声泣露”。李白有《长相思》诗,其中两句云:“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虽说不能说为此句所本,但李诗秦词所描写的环境,所渲染的气氛,却是十分一致的。彼此相参,当更能体会秦观此词所描绘之景象。

  从写作手法上分析,词人先从室外写到室内,在突出刻画独处闺房的女主人的神态心绪之后,又回笔写到室外。以虫声起,以鸦啼结,中间点出“残更”、“不成眠”等语,将一位情丝不断,彻夜难眠的思妇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使得整首词在布局上轻重得宜,且有首尾衔接,词情婉曲连绵不尽之妙。另外,虽然词中有“惊”、“恨”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但是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绘这种惊态、恨意,而是侧锋用笔,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尽情地渲染以达到以景传情的目的。难怪后人看后不得不叹赏其“语少情多”了。

  另外,这首词的上下两片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欣赏,即将词的上片理解成闺中人念远,而把下片理解成行人忆内的感情。这样理解,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从词的上下两片所描绘的景象来看,似乎并不完全是一地之景,“虫声泣露”是清夜之景,而下片所写“阴风”、“雨涩”则又是雨夜之景了。而且如此诠释词情,两相对照,两地相思,显得更加刻骨铭心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拼音版参考

()
()
()
(mán)
()
(chóng)
(shēng)
()
()
(jīng)
(qiū)
(zhěn)
(luó)
(wéi)
(lèi)
湿(shī)
(yuān)
(yāng)
(jǐn)
()
()
()
()
(liáng)
(cán)
(gèng)
()
(hèn)
(zhǎng)
(yīn)
(fēng)
(fān)
(cuì)
(màn)
()
()
(dēng)
(huā)
(àn)
()
(jìng)
()
(chéng)
(mián)
()
()
(jīn)
(jǐng)
(hán)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作者

秦观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菩萨蛮·十一之八

    虚堂向壁青灯灭。觉来惊见横窗月。起看月平西。城头乌夜啼。兰衾羞更入。欹枕偷声泣。肠断数残更。望明天未明。
    88阅读
  • 菩萨蛮·十一之四

    绿窗残梦闻鶗鴂。曲屏映枕春山叠。梳□发如蝉。镜生波上莲。绛裙金缕摺。学舞腰肢怯。帘下小凭肩。与人双翠钿。
    57阅读
  • 菩萨蛮·重阳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54阅读
  • 菩萨蛮·林柳州生朝

    史君家枕吴波碧。朱门铺手摇双戟。也到岭边州。真成汗漫游。归期应不远。趁得东江暖。翁媪雪垂肩。双双平地仙。
    56阅读
  • 菩萨蛮·菊花

    宋代李处全
    四时皆有司花女。杪秋犹见花如许。想得紫金丹。工夫造化间。春莺留弱羽。更渍蔷薇露。莫取落英餐。留供醉眼看。
    49阅读
  • 菩萨蛮·西亭

    宋代赵善括
    烟波江上西亭小。晓来雨过惊秋早。飞栋倚晴空。凉生面面风。痴儿官事了。独自凭栏笑。何处有尘埃。扁舟归去来。
    54阅读
  • 菩萨蛮·赋软香

    广寒夜捣玄霜细。玉龙睡重痴涎坠。斗合一团娇。偎人暖欲消。心情虽软弱。也要人抟搦。宝扇莫惊秋。班姬应更愁。
    68阅读
  • 菩萨蛮·苏堤芙蓉

    红云半压秋波碧。艳妆泣露娇啼色。佳梦入仙城。风流石曼卿。宫袍呼醉醒。休卷西风锦。明日粉香残。六朝烟水寒。
    63阅读
  • 菩萨蛮·题山馆

    宋代刘埙
    长亭望断来时路。楼台杳霭迷花雾。山雨隔窗声。思君魂梦惊。泪痕侵褥锦。闲却鸳鸯枕。有泪不须垂。金鞍明月归。
    48阅读
  • 菩萨蛮·命觞

    宋代侯置
    休文多病疏杯酌。被花恼得心情恶。碧树又惊秋。追欢怀旧游。与君聊一醉。醉倒花阴里。斜日下阑干。满身金屑寒。
    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