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飞光飞光)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苦昼短译文和注释

译文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9
2、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7-629

注释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光:飞逝的光阴。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
煎:煎熬,消磨。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
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参看《史记·封禅书》)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安:哪里。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xián)烛龙。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不得:不能。
回:巡回。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服黄金、吞白玉:道教认为服食金玉可以长寿。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似:一作“是”。
任公子:传说中骑驴升天的仙人,其事迹无考。
碧:一作“白”。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zǐ)棺费鲍(bào)鱼。
刘彻:汉武帝,信神仙,求长生,死后葬处名茂陵。
滞骨:残遗的白骨。
嬴政:秦始皇。
梓棺:古制天子的棺材用梓木做成,故名。
鲍鱼:盐渍鱼,其味腥臭。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9
2、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7-629

苦昼短赏析

赏析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钱钟书评论李贺说:“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徊,长言永叹。”(《谈艺录》十四)李贺诗歌常常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看法较全面,议论较透彻的,当数《苦昼短》。

  全诗分为三段,每段反映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合起来才是他对问题的全部看法。

  诗的前十句(从开头至“太一安有”)为第一段。诗的开头,诗人请时光呀停下喝酒。之所以要向时间劝酒,是因为诗人对此深有感触:一是概叹时光飞逝,人寿促迫。诗人说自己不知道天地间许多深奥的道理,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一是认识到人生必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必须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吃熊掌则肥,吃蛙肉则瘦,这是食物在生命系统中的作用,世界上根本没有不食五谷、断绝烟火的神仙,因此,谁都不免一死,生老病死乃是天地间无法抗拒的规律。对于人生,对于死亡,人们很早就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诗人因其多愁善感,生命的旅程屡遭挫折,对此想得则更多更深。这里,诗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诗人将劝酒的内容放在诗的开头,使作品具有一种新奇突兀之感,同时也表明诗人已大彻大悟,对时光不存任何芥蒂。接着又以“吾不识”与“惟见”相配合,排除不相关的事情,将目光聚焦到人寿短促一点上,既照应了题目“苦昼短”三字,又使作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以此为纲,展开后面的内容。“神君何在,太一安有?”是个反问句,答案是不喻自明的。经过一番求索,诗人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整段内容,一气呵成。

  中间八句(从“天东有若木”至“少者不哭”)是第二段。前面一段,诗人理智地解答了心中的困惑,如果诗歌就此停住,好像少了点什么。这一段,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诗中说天的东面有一棵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的神龙。传说中的若木在西北海外大荒山之中,衔烛龙也是在天西北某个幽冥无日的国度,诗人显然将古代神话作了改造。诗人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现实中的缺陷,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所以,尽管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却依然有着永久的魅力,它闪亮着理想与智慧之光,使艺术得到升华。

  诗的最后六句(从“为何服黄金”至结尾)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讥刺了那些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的人的荒唐愚昧。

  服黄金,吞白玉,是道教中的服食方法,据说可以成仙,至于实际效用如何,“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就拿骑驴升天的任公子来说,同样是虚妄的传说。诗人清楚地知道幻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成仙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上偏有一些人热衷此道,连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的君主也不能免俗,他们求仙长生的举动最终化为泡影,成了后人的笑柄。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结纳方士,遍祈名山大川以访神仙,又造仙人承露盘,调甘露,饮玉屑,冀求长生。《汉武帝内传》说,武帝死后,梓棺响动,香烟缭绕,尸骨飞化仙去等。诗人却说:“刘彻(武帝)茂陵多滞骨”,墓中所存,只是一堆浊骨,根本没有什么成仙之事。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忙于寻找不死之药,派方士入海求仙。结果身死巡游途中,耗费许多鲍鱼,难掩尸体的腐臭,从“多滞骨”、“费鲍鱼”数字中,诗人对历史上愚妄的统治者作出无情的嘲讽,锋芒十分犀利。

  统治者求仙长生的举动,是想维持长久的统治,永远享受奢华的生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劳民伤财,虚耗国库,使这种愚昧的举动升级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危害特别严重。李贺有意提出秦皇汉武,对他们的求仙加以讽刺,是有所寄托的。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任命一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术士为台州刺史。大臣们进谏,他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卷二四〇)可见已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这种迷信的风气又在统治阶层中蔓延开来,甚至有因服食中毒身亡的。李贺此诗对那些人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如能好好倾听诗人的忠告,可以免去一场无妄之灾。

  诗的第一段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年命短促的慨叹,二是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诗的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对这层意思加以发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升华了第一段的主旨。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脱出了一己私念,对人生,对社会怀着一种大悲悯,只是说出口来却是一阵阵冷嘲热讽。诗中有很多疑问句,安排在段落衔接之处,起着增强语气与感情色彩的作用,使诗歌富于一种波澜起伏的动感。诗人又把“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与“斩龙足,嚼龙肉”联系起来,使那种富于神秘色彩的故事充满了烟火味与人情味,形成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境界。加上青天、黄地、白玉、黄金、碧驴等多种色彩的调和搭配,真有点古色斑烂的味道。全诗没有很多的藻饰,也不着意于景致的描绘,但由于诗中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议论性很强的诗歌显得回旋跌宕而又玩味无穷。

参考资料:
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7-629
2、张燕瑾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31-1033

苦昼短拼音版参考

()
()
(zhòu)
(duǎn)
()
(fēi)
(guāng)
(fēi)
(guāng)
(quàn)
(ěr)
()
(bēi)
(jiǔ)
()
()
(shí)
(qīng)
(tiān)
(gāo)
(huáng)
()
(hòu)
(wéi)
(jiàn)
(yuè)
(hán)
()
(nuǎn)
(lái)
(jiān)
(rén)
寿(shòu)
(shí)
(xióng)
()
(féi)
(shí)
()
()
(shòu)
(shén)
(jun1)
()
(zài)
(tài)
()
(ān)
(yǒu)
(tiān)
(dōng)
(yǒu)
(ruò)
()
(xià)
(zhì)
(xián)
(zhú)
(lóng)
()
(jiāng)
(zhǎn)
(lóng)
()
(jiáo)
(lóng)
(ròu)
使(shǐ)
(zhī)
(cháo)
()
()
(huí)
()
()
()
()
()
(rán)
(lǎo)
(zhě)
()
()
(shǎo)
(zhě)
()
()
()
(wéi)
()
(huáng)
(jīn)
(tūn)
(bái)
()
(shuí)
()
(rèn)
(gōng)
()
(yún)
(zhōng)
()
()
()
(liú)
(chè)
(mào)
(líng)
(duō)
(zhì)
()
(yíng)
(zhèng)
()
(guān)
(fèi)
(bào)
()

苦昼短作者

李贺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178阅读
  • 路病

    病客无主人,艰哉求卧难。飞光赤道路,内火焦肺肝。欲饮井泉竭,欲医囊用单。稚颜能几日,壮志忽已残。人子不言苦,归书但云安。愁环在我肠,宛转终无端。
    19阅读
  •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24阅读
  • 赋得亚父碎玉斗

    唐代裴次元
    雄谋竟不决,宝玉将何爱。倏尔霜刃挥,飒然春冰碎。飞光动旗帜,散响惊环珮。霜浓绣帐前,星流锦筵内。图王业已失,为虏言空悔。独有青史中,英风冠千载。
    19阅读
  • 萤二首

    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裴回无烛冷无烟,秋径莎庭入夜天。休向书窗来照字,近来红蜡满歌筵。
    15阅读
  • 追和贾浪仙古镜

    谁开黄帝桥山冢,明月飞光出九泉。狼藉藓痕磨不尽,黑云残点污秋天。
    16阅读
  • 北使还襄邑道中作(九月三十日)

    唐代徐铉
    九月三十日,独行梁宋道。河流激似飞,林叶翻如扫。程遥苦昼短,野迥知寒早。还家亦不闲,要且还家了。
    7阅读
  • 秦家行

    唐代无名氏
    彗孛飞光照天地,九天瓦裂屯冤气。鬼哭声声怨赵高,宫花滴尽扶苏泪。祸起萧墙不知戢,羽书催筑长城急。剑上忠臣血未干,沛公已向函关入。
    22阅读
  • 卷珠帘·寿

    祥景飞光盈衮绣。流庆昆台,自是神仙胄。谁遣阳和放春透。化工重入丹青手。云璈锦瑟争为寿。玉带金鱼,共愿人长久。偷取蟠桃荐芳酒。更看南极星朝斗。
    72阅读
  • 洞仙歌·游大涤赋

    宋代张韫
    花泥絮浪,春怀如酒。书卷炉熏梦清昼。唤玉京稳携手松乔,飞光里,笑傲白云林岫。仙人犹狡狯,酒雪吹冰,声落星河翠蛟走。问箬下留丹,别已千年,华表鹤、亦归来否。有洞口、桃花识刘郎,共一笑相迎,朱颜如旧。
    3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