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倦夜译文和注释

译文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好一个清秋月夜!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彻夜难眠啊,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参考资料:
1、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

注释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yú)
凉:凉气。
侵:侵袭。
卧内:卧室,内室。
野:野外。
满:一作“遍”。
庭隅:庭院的角落。

(zhòng)露成涓(juān)滴,稀星乍(zhà)有无。
重露:浓重的露水。
涓滴:水点,极少的水。
稀星:稀疏的星。
乍有无:忽而有忽而无。
乍:忽然。

暗飞萤(yíng)自照,水宿(sù)鸟相(xiāng)呼。
“暗飞”二句:一作“飞萤自照水,宿鸟竞相呼”。
暗飞:黑暗中飞行。
自照:自己照亮自己。
水宿:谓栖息于水。
相呼:相互叫唤。

万事干(gān)戈里,空(kōng)悲清夜徂(cú)
干戈:指战争。
空:白白地。
清夜徂:是说清静的夜晚易逝。
徂:消逝,流逝。
《长门赋》:“徂清夜于洞房。

参考资料:
1、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

倦夜赏析

赏析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却有点悖于常理。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应不会“倦”。因此,诗人夜里为什么会疲倦是这首诗的一条重要线索。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虽然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诗人思绪向广阔和遥远的空间驰骋;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参考资料:
1、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59-560

倦夜拼音版参考

(zhú)
(liáng)
(qīn)
()
(nèi)
()
(yuè)
(mǎn)
(tíng)
()
(zhòng)
()
(chéng)
(juān)
()
()
(xīng)
(zhà)
(yǒu)
()
(àn)
(fēi)
(yíng)
()
(zhào)
(shuǐ)
宿(xiǔ)
(niǎo)
(xiàng)
()
(wàn)
(shì)
(gàn)
()
()
(kōng)
(bēi)
(qīng)
()
()

倦夜作者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360阅读
  • 冬至夜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1]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197阅读
  • 月夜

    今夜鄜州月[2],闺中只独看[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4]。香雾云鬟湿[5],清辉玉臂寒[6]。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7]。
    263阅读
  • 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188阅读
  •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87阅读
  •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158阅读
  • 鹊桥仙·双星良夜

    【鹊桥仙】七夕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226阅读
  • 倦夜(吴曾《漫录》云:顾陶《类编》题作倦秋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2阅读
  •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孤客倦夜坐,闻猿乘早发。背溪已斜汉,登栈尚残月。重峰转森爽,幽步更超越。云木耸鹤巢,风萝扫虎穴。人群徒自远,世役终难歇。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谁见子牟意,悁劳书魏阙。
    14阅读
  • 赠诗僧

    寒山对水塘,竹叶影侵堂。洗药冰生岸,开门月满床。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长。来谒吾曹者,呈诗问否臧。
    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