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一作:自缘)

登飞来峰译文和注释

译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8
2、王运熙历代诗歌浅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16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84
4、王文君古诗名篇选析

注释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飞来山: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
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
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
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 一作:自缘)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8
2、王运熙历代诗歌浅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16
3、

登飞来峰赏析

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参考资料:

1、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186 .

登飞来峰拼音版参考

(fēi)
(lái)
(shān)
(shàng)
(qiān)
(xún)
()
(wén)
(shuō)
()
(míng)
(jiàn)
()
(shēng)
((()
(fēi)
(lái)
(shān)
()
(zuò)
(fēi)
(lái)
(fēng)
)())
()
(wèi)
()
(yún)
(zhē)
(wàng)
(yǎn)
(zhī)
(yuán)
(shēn)
(zài)
(zuì)
(gāo)
(céng)
((()
(zhī)
(yuán)
()
(zuò)
()
(yuán)
)())

登飞来峰作者

王安石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人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183阅读
  •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02阅读
  • 登仙

    远山渺邈芒,心重路彷徨.仙境何时到?岩前黯自伤.
    199阅读
  •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189阅读
  •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1]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3][4][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38阅读
  •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1]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233阅读
  • 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1]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201阅读
  • 登观音台望城

    【登观音台望城】[1]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2]遥认微微入朝火,[3]一条星宿五门西。
    164阅读
  • 登西楼忆行简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1]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唐。
    167阅读
  •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2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