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寿李同知

此公去暑似新秋。
吏毒一句句。
行县胜监州。
觉甘雨、随车应求。
鹭清为酒,螺清为寿,起舞祝君侯。
急召也须留。
廿四考、中书到头。

太常引·寿李同知译文和注释

太常引·寿李同知赏析

太常引·寿李同知拼音版参考

()
(gōng)
()
(shǔ)
()
(xīn)
(qiū)
()
()
()
()
()
(háng)
(xiàn)
(shèng)
(jiān)
(zhōu)
(jiào)
(gān)
()
()
(suí)
(chē)
(yīng)
(qiú)
()
(qīng)
(wéi)
(jiǔ)
(luó)
(qīng)
(wéi)
寿(shòu)
()
()
(zhù)
(jun1)
(hóu)
()
(zhào)
()
()
(liú)
廿(niàn)
()
(kǎo)
()
(zhōng)
(shū)
(dào)
(tóu)

太常引·寿李同知作者

刘辰翁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菩萨蛮·丁卯寿李嗣宗

    去年持酒为君寿。劝君快上悬车奏。通籍已金闺。腰银袍亦绯。壶中闲日月。自有长生诀。父子弟兄贤,一门行地仙。
    86阅读
  • 菩萨蛮·去岁寿李嗣立

    诞辰迟似秋三日。草堂已有新凉入。鬓绿未全霜。欣然把一觞。吟松新纳禄。共享清闲福。两个老人星。君家难弟兄。
    87阅读
  • 减字木兰花·寿李茂叔

    仲春上七。门左垂弧当此日。点检春光。百草千葩已斗芳。折花持酒。彩袖殷勤来祝寿。明岁而今。稳向南宫待捷音。
    56阅读
  • 东风第一枝·代寿李夫人

    雨蕊方桃,晴梢渐杏,东风娇语弦管。爱香帘约余寒,唤舞袖翻嫩暖。红颜清健,旧墨竹、扶疏手段。且碧窗、写就黄庭,画楫海山开卷。春自好、得花不淡。花又好、得春不浅。晓莺瑶佩秋生,月蘸翠尊波满。长逢花处,笑西母、霜娥偷换。要日边、争看貂蝉,彩侍更迎宣劝。
    58阅读
  • 金缕曲·寿李公谨同知

    我误留公住。看人间、犹是重阳,满城风雨。父老棠阴携孺子,记得元宵歌舞。但稽首、乌乌无语。我有桓筝千年恨,为谢公、目送还云抚。公不乐,尚何苦。吾侬心事凭谁诉。有谁知、闭户穷愁,欲从之去。闻道明朝生申也,满酌一杯螺浦。又知复、明年何处。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骢马来当路。香瓣起,胜金缕。
    60阅读
  • 水龙吟·寿李尚书

    宋代程必
    道家弱水蓬莱,鲸波万里谁知得。人间自有,南昌居士,仙风道骨。诗似白星,貌如聃老,风尘挺出。向谪仙家里,滕王阁畔,飘玉佩、下丹阙。黄发四朝元老,又谁知、重生绿发。手提一笔,活人多少,三千功积。已冠文昌,人人瞻望,玉枢躔逼。对新凉、酒颊微红,宛是一星南极。
    56阅读
  • 沁园春·寿李通判

    宋代程必
    那用招秋,休言推暑,风自薰兮。问谁解当初,识公来处,月明碧落,旆卷青霓。千丈长松,起人生意,冻芋寒瓜空满畦。还堪怪,怪诸公衮衮,我尚凭泥。须教一举崔嵬。算人世、功名各有梯。更何须炼鼎,玄霜绛雪,只烦煮茗,水饼冰齑。紫府多仙,招来满座,公自长生角亢齐。何曾也,有玉麟行地,老凤梧栖。
    56阅读
  • 喜迁莺·寿李文昌

    宋代程必
    评君谁似,似长松千丈,离奇多节。骨瘦棱棱,文高荦荦,今日□来仙阙。走卒识公容貌,酋虏问公官阀。更史馆,一编书多少,频添勋业。伟绝。今岁别。新绿名孙,又见枝生叶。底事七旬,双瞳如水,毕竟桂花方发。赐第彤墀秋早,又一瑶枢光洁。故人也,念相逢谁似,凤池同列。
    60阅读
  • 贺新郎·寿李端明

    宋代程必
    袖手云溪畔。看人间、纷纷饥乌腐鼠,触蛮交战。便得金鱼垂玉带,多少雌黄点勘。算此语、必非河汉。直自弹冠班八座,更青春、数到期颐算。一段玉,无纤玷。公难学处尤堪羡。全似□、泠泠秋水,体清形健。衮处从来高一著,那肯随人脚转。要须是、常见乾坤清晏。天意未教公猛去,要都俞、了却从公便。歌寿斝,朱帘卷。
    54阅读
  • 宝鼎现·寿李端明

    宋代程必
    绿杨欲舞,红杏微笑,春工渐侈。试偻指、自从嘉定,数到宝庆□□里。无一岁、不书年大有,问元功谁燮理。□□□、于变雍熙,如此自当千岁。况是端笏蓬莱陛。但看雍容、玉立山峙。炼五色、补天无迹,扶日天衢光四被。安清_、填群心声色,恬然如谈笑耳。更八荒、民生奠枕、此著又当千岁。又况善述先猷,严武备、不能边鄙。阴功遍南北,千岁未多畴祉。且说总是三千岁。此际方岐嶷。听今日、处处笙歌,何止南楼十二。
    5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