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人间词话七则译文和注释

译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古人作词,大部分写的都是有我之境,杰出的人士却能独树一帜写出无我之境。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不仅仅是指景色和事物。喜怒哀乐每一项都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人,那他才是有境界的。否则就是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境界有大也有小,不能以大小为标准来评判孰优孰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哪里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了。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词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开始变阔大,感慨逐渐加深,慢慢地由乐师戏子的词变成士大夫的词。周介存把他的词列在温庭筠和韦应物的下面,真是颠倒了黑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这样的气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大作家的作品,表述情绪会让人感觉内心清新爽朗,写景也一定会让人开拓视听。他们的话语脱口而出,没有刻意的揉捏装扮。这是因为他们能看到事物怎正的状态,能了解到事物的深处。诗词都是这样。用这个方法来衡量古今的作者,不会有大的错误。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诗人面对宇宙人生,应该进入其中,又应该游离其外。进入其中,所以能描写它。游离其外,所以能观察它。进入其中,所以有生气。游离其外,所以有高雅的情致。周邦彦能进却不能出来。自姜夔以来,这两种状态在梦里也没有见过啊。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注释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元好问的《颖亭留别》。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杜甫的《水槛遣心·其一》。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其二》。
宝帘闲挂小银钩 :出自秦观的《浣溪沙》。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李后主:即李煜。
伶工:古时指乐师或演员。
周介存:即周济,字介存,清词论家,词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李煜的《乌夜啼》。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李煜的《浪淘沙》。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罔(wǎng):没有。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美成:即周邦彦。
白石以降:自从姜夔以后。
白石,即姜夔,号白石道人。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人间词话七则赏析

赏析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第一则
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第二则
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
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第四则
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六则
我们所谓的“境”,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第七则
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人间词话七则拼音版参考

(yǒu)
(yǒu)
()
(zhī)
(jìng)
(yǒu)
()
()
(zhī)
(jìng)
()
(lèi)
(yǎn)
(wèn)
(huā)
(huā)
()
()
(luàn)
(hóng)
(fēi)
(guò)
(qiū)
(qiān)
()
()
()
()
(kān)
()
(guǎn)
()
(chūn)
(hán)
()
(juān)
(shēng)
()
(xié)
(yáng)
()
()
(yǒu)
()
(zhī)
(jìng)
()
()
(cǎi)
()
(dōng)
()
(xià)
(yōu)
(rán)
(jiàn)
(nán)
(shān)
()
()
(hán)
()
(dàn)
(dàn)
()
(bái)
(niǎo)
(yōu)
(yōu)
(xià)
()
()
()
(zhī)
(jìng)
()
(yǒu)
()
(zhī)
(jìng)
()
()
(guān)
()
()
()
()
(jiē)
(zhe)
()
(zhī)
()
(cǎi)
()
()
(zhī)
(jìng)
()
()
(guān)
()
()
()
(zhī)
()
(zhě)
(wéi)
()
()
(zhě)
(wéi)
()
()
(rén)
(wéi)
()
(xiě)
(yǒu)
()
(zhī)
(jìng)
(zhě)
(wéi)
(duō)
(rán)
(wèi)
(shǐ)
()
(néng)
(xiě)
()
()
(zhī)
(jìng)
()
(zài)
(háo)
(jié)
(zhī)
(shì)
(néng)
()
(shù)
()
(ěr)
(jìng)
(fēi)
()
(wèi)
(jǐng)
()
()
()
()
(āi)
()
()
(rén)
(xīn)
(zhōng)
(zhī)
()
(jìng)
(jiè)
()
(néng)
(xiě)
(zhēn)
(jǐng)
()
(zhēn)
(gǎn)
(qíng)
(zhě)
(wèi)
(zhī)
(yǒu)
(jìng)
(jiè)
(fǒu)
()
(wèi)
(zhī)
()
(jìng)
(jiè)
(jìng)
(jiè)
(yǒu)
()
(xiǎo)
()
()
(shì)
(ér)
(fèn)
(yōu)
(liè)
()
()
()
()
(ér)
(chū)
(wēi)
(fēng)
(yàn)
()
(xié)
()
()
()
()
(ruò)
()
(luò)
()
(zhào)
()
()
()
(míng)
(fēng)
(xiāo)
(xiāo)
()
()
(bǎo)
(lián)
(xián)
(guà)
(xiǎo)
(yín)
(gōu)
()
()
()
()
(ruò)
()
()
(shī)
(lóu)
(tái)
(yuè)
()
(jīn)
()
()
()
()
(zhì)
()
(hòu)
(zhǔ)
(ér)
(yǎn)
(jiè)
(shǐ)
()
(gǎn)
(kǎi)
(suí)
(shēn)
(suí)
(biàn)
(líng)
(gōng)
(zhī)
()
(ér)
(wéi)
(shì)
()
()
(zhī)
()
(zhōu)
(jiè)
(cún)
(zhì)
(zhū)
(wēn)
(wéi)
(zhī)
(xià)
()
(wéi)
(diān)
(dǎo)
(hēi)
(bái)
()
()
()
(shì)
(rén)
(shēng)
(zhǎng)
(hèn)
(shuǐ)
(zhǎng)
(dōng)
()
()
()
(liú)
(shuǐ)
(luò)
(huā)
(chūn)
()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
()
(jīn)
(quán)
()
()
(huàn)
(huā)
()
(néng)
(yǒu)
()
()
(xiàng)
()
()
(jīn)
(zhī)
(chéng)
()
(shì)
()
()
()
(xué)
(wèn)
(zhě)
(wǎng)
()
(jīng)
(guò)
(sān)
(zhǒng)
(zhī)
(jìng)
(jiè)
()
(zuó)
()
西()
(fēng)
(diāo)
()
(shù)
()
(shàng)
(gāo)
(lóu)
(wàng)
(jìn)
(tiān)
()
()
()
()
()
()
(jìng)
(jiè)
()
()
()
(dài)
(jiàn)
(kuān)
(zhōng)
()
(huǐ)
(wéi)
()
(xiāo)
()
(rén)
(qiáo)
(cuì)
()
()
()
(èr)
(jìng)
(jiè)
()
()
(zhòng)
()
(xún)
()
(qiān)
(bǎi)
()
()
(rán)
(huí)
(shǒu)
()
(rén)
(què)
(zài)
(dēng)
(huǒ)
(lán)
(shān)
(chù)
()
()
()
(sān)
(jìng)
(jiè)
()
()
(děng)
()
(jiē)
(fēi)
()
()
(rén)
()
(néng)
(dào)
(rán)
()
()
()
()
(jiě)
(shì)
(zhū)
()
(kǒng)
(wéi)
(yàn)
(ōu)
(zhū)
(gōng)
(suǒ)
()
()
()
()
(jiā)
(zhī)
(zuò)
()
(yán)
(qíng)
()
()
(qìn)
(rén)
(xīn)
()
()
(xiě)
(jǐng)
()
()
(huō)
(rén)
(ěr)
()
()
()
(tuō)
(kǒu)
(ér)
(chū)
()
(jiǎo)
(róu)
(zhuāng)
(shù)
(zhī)
(tài)
()
()
(suǒ)
(jiàn)
(zhě)
(zhēn)
(suǒ)
(zhī)
(zhě)
(shēn)
()
(shī)
()
(jiē)
(rán)
(chí)
()
()
(héng)
()
(jīn)
(zhī)
(zuò)
(zhě)
()
()
()
()
()
(shī)
(rén)
(duì)
()
(zhòu)
(rén)
(shēng)
()
()
()
()
(nèi)
(yòu)
()
(chū)
()
()
(wài)
()
()
()
(nèi)
()
(néng)
(xiě)
(zhī)
(chū)
()
()
(wài)
()
(néng)
(guān)
(zhī)
()
()
()
(nèi)
()
(yǒu)
(shēng)
()
(chū)
()
()
(wài)
()
(yǒu)
(gāo)
(zhì)
(měi)
(chéng)
(néng)
()
(ér)
()
(chū)
(bái)
(shí)
()
(jiàng)
()
()
(èr)
(shì)
(jiē)
(wèi)
(mèng)
(jiàn)

人间词话七则作者

王国维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及江苏师范学堂任教,并编译《农学报》与《教育世界》杂志。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次年,经罗举荐任学部总务司行走。这期间,他对哲学、文学有浓挚的兴趣,醉心于叔本华、康德等人的哲学,又潜心词曲,作有《人间词话》传世。辛亥革命后从事甲骨文及汉简的研究,并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论语七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踰矩同:“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貢問為…
    237阅读
  •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6阅读
  •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自从云散各东西,每日欢娱却惨凄。离别苦多相见少,一生心事在书题。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本欲醉中轻远别,不知翻引酒悲来。骆驼桥上蘋风急,鹦鹉杯中箬下春。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画旗。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19阅读
  • 游韦七洞庭别业

    洞庭如潇湘,叠翠荡浮碧。松桂无赤日,风物饶清激。逍遥展幽韵,参差逗良觌。道胜不知疲,冥搜自无斁。旷然青霞抱,永矣白云适。崆峒非凡乡,蓬瀛在仙籍。无言从远尚,还思君子识。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灵响非外求,殊音自中积。人皆走烦浊,君能致虚寂。何以祛扰扰,叩调清淅淅。既惧豪华损,誓从诗书益。一举独往姿,再摇飞遁迹。山深有变异,意惬无惊惕。采翠夺日月,照耀迷昼夕。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业峻谢烦芜,文高…
    25阅读
  •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

    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银台向南路,从此到人间。
    23阅读
  • 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

    自从娇騃一相依,共见杨花七度飞。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
    15阅读
  • 哭皇甫七郎中(湜)

    志业过玄晏,词华似祢衡。多才非福禄,薄命是聪明。不得人间寿,还留身后名。涉江文一首,便可敌公卿。
    14阅读
  • 望毛女峰

    唐代陆畅
    我种东峰千叶莲,此峰毛女始求仙。今朝暗算当时事,已是人间七万年。
    9阅读
  • 送广通上人游江西

    香炉七岭秀,秋色九江清。自古多禅隐,吾常爱此行。寻师经鄂渚,受请到青城。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
    17阅读
  • 酹江月(寿漕使)

    宋代李刘
    汉庭用老,想君王也忆、潜郎白首。底事煌煌金玉节,奔走天涯许久。江右风流,湖南清绝,更借诗翁手。明年七十,人间此事希有。固是守得堂间,鲂齐亭下。寿岳峰前,寿星池畔,且寿长沙酒。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
    3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