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山山黄叶飞)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译文和注释

注释及译文

王勃(唐)的《山中》选自全唐诗:卷56_49。

【注释】 ①滞:留滞。

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③况属:何况是。

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集评】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云:“此疑咸亨二年(671)寓巴蜀时作(见《春思赋》),故有‘长江悲已滞’之句”。诗中暗用宋玉《九辨》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又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句亦可参。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亦可参。《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鉴赏一】 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王勃羁旅行役、客居思归的愁绪,语言苍劲豪放,意境浑朴悲壮,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山中赏析

赏析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 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6-17
2、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26

山中拼音版参考

zhǎng jiāng bēi yǐ zhì ,wàn lǐ niàn jiāng guī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kuàng shǔ gāo fēng wǎn ,shān shān huáng yè fēi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作者

王勃王勃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40阅读
  • 山中期张芬不至

    石堤春草碧,双燕向西飞。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
    17阅读
  • 题山中别业

    旧宅在山中,闲门与寺通。往来黄叶路,交结白头翁。晚笋难成竹,秋花不满丛。生涯只粗粝,吾岂讳言穷。
    18阅读
  • 送僧游山

    唐代熊孺登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21阅读
  • 山中送友人

    欲折杨枝别恨生,一重枝上一啼莺。乱山重叠云相掩,君向乱山何处行。
    18阅读
  • 山鸡

    珍禽暂不扃,飞舞跃前庭。翠网摧金距,雕笼减绣翎。月圆疑望镜,花暖似依屏。何必旧巢去,山山芳草青。
    18阅读
  • 干将墓

    橐籥冰霜万古闻,拍灰松地见馀坟。应缘神剑飞扬久,水水山山尽是云。
    15阅读
  • 赠别山友

    从容无限意,不独为离群。年长惊黄叶,时清厌白云。旧山回马见,寒瀑别家闻。相与存吾道,穷通各自分。
    18阅读
  • 酹江月(和朱约山自寿曲,时寿八十四)

    五朝寿俊,算生平占得、淳熙四四。三万六千三万了,剩有一千饶底。三百年间,和风丽日,几个能销此。约山山笑,先生不负山矣。今岁甲子重阳,待重数,五百十三甲子。吟万首诗更自和,岁岁寿诗自喜。若比潞公,如今年纪,犹是平章事。先生抚掌,问他闲日能几。
    60阅读
  • 清江引·钱塘怀古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15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