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译文和注释

注释及译文

注释

张少府: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唐人称县尉为少府。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遭李林甫排挤罢相。酬,以诗词酬答。从“君问穷通理”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1] [5]

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

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

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

渔歌:隐士的歌。暗用《楚辞 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而言。”[4] [6]

浦深:河岸的深处。

"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酬张少府赏析

赏析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参考资料:
1、刘德重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0-151
2、贺莼唐诗宝鉴闲情逸致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17-18
3、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57-58

酬张少府拼音版参考

(wǎn)
(nián)
(wéi)
(hǎo)
(jìng)
(wàn)
(shì)
()
(guān)
(xīn)
(。 )
()
()
()
(zhǎng)
()
(kōng)
(zhī)
(fǎn)
(jiù)
(lín)
(。 )
(sōng)
(fēng)
(chuī)
(jiě)
(dài)
(shān)
(yuè)
(zhào)
(dàn)
(qín)
(。 )
(jun1)
(wèn)
(qióng)
(tōng)
()
()
()
()
()
(shēn)

酬张少府作者

王维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酬张少府柬之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十年睽赏慰,万里隔招寻。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深。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地接神仙涧,江连云雨岑。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22阅读
  • 奉酬张洪州九龄江上见赠

    唐代孙翃
    受命谳封疆,逢君牧豫章。於焉审虞芮,复尔共舟航。怅别秋阴尽,怀归客思长。江皋枉离赠,持此慰他乡。
    17阅读
  • 酬张司马赠墨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15阅读
  • 酬张协律

    昔人鬻舂地,今人复一贤。属余藩守日,方君卧病年。丽思阻文宴,芳踪阙宾筵。经时岂不怀,欲往事屡牵。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非将握中宝,何以比其妍。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空宇风霜交,幽居情思绵。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邑中有其人,憔悴即我愆。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匪人等鸿毛,斯道何由宣。遭时无早晚,蕴器俟良缘。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晨期简牍罢,驰慰子忡然。
    14阅读
  •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知君薄州县,好静无冬春。散帙至栖鸟,明灯留故人。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20阅读
  •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唐代裴度
    满城驰逐皆求马,古寺闲行独与君。代步本惭非逸足,缘情何幸枉高文。若逢佳丽从将换,莫共驽骀角出群。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
    19阅读
  • 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或作酬张秘书因骑马赠诗)

    司空远寄养初成,毛色桃花眼镜明。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
    18阅读
  • 酬张员外见寄

    分应天与吟诗老,如此兵戈不废诗。生在世间人不识,死于泉下鬼应知。啼花蜀鸟春同苦,叫雪巴猿昼共饥。今日逢君惜分手,一枝何校一年迟。
    35阅读
  • 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

    唐代徐铉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
    16阅读
  • 酬张相公见寄

    周郎怀抱好知音,常爱山僧物外心。闭户不知芳草歇,无能唯拟住山深。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但似前朝萧与蒋,老僧风雪亦相寻。
    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