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入咏楼】
千古风流入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吞江城十四州。

入咏楼译文和注释

译文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参考资料:
1、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2、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注释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chóu)
风流:指情高远致。
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参考资料:
1、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2、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入咏楼赏析

赏析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对于这种“愁”,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江山之愁”不是多余的,因为“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戎扰攘,所在未尝有乐土也”(《鸡肋编》卷中)。具体说来,继汴京沦陷、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朝廷的驻跸之地建康、杭州也先后一度失守。曾几何时,金兵直逼四明,高宗只得从海路逃遁。眼下作为行在的临安,又一次受到金、齐合兵进犯的严重威胁。即使敌人撤回原地,如果不对其采取断然措施,打过淮河去,收复北方失地,而是一味用土地、玉帛、金钱奴颜婢膝地去讨好敌人,那么性如虎狼的“夷虏”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没有安全保障。这当是诗人赋予“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深层意蕴,也是一种既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

  “水通”二句,或对贯休《献钱尚父》诗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及薛涛《筹边楼》诗的“壮压西川十四州”有所取意。对前者主要是以其“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言婺州(今浙江金华)地位之重要;对后者改“壮压”为“气压”,其势比薛诗更加壮阔。看来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上述二诗之所以能够引起李清照的兴趣,主要当是因为薛诗对“边事”的关注和贯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骨。关于贯诗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婺州兰溪人贯休是晚唐时的诗僧。在钱镠称吴越王时,他投诗相贺。钱意欲称帝,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能接见他。贯休则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作答,旋裹衣钵拂袖而去。后来贯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礼遇,被尊为“禅月大师”。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也不肯轻易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李清照对这类诗句的借取,或是为了讥讽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

  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诗,条件一旦有变,它也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被人所遗忘。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历时八九百年,余韵犹在,仍然撼动人心,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惟其如此,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须眉”,其诗还将与“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一样,万古常青。

参考资料:
1、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入咏楼拼音版参考

()
()
(yǒng)
(lóu)
()
(qiān)
()
(fēng)
(liú)
()
(yǒng)
(lóu)
(jiāng)
(shān)
(liú)
()
(hòu)
(rén)
(chóu)
(shuǐ)
(tōng)
(nán)
(guó)
(sān)
(qiān)
()
()
(tūn)
(jiāng)
(chéng)
(shí)
()
(zhōu)

入咏楼作者

李清照李清照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

    唐代崔融1
    旦登西北楼,楼峻石墉厚。宛生长定□,俯压三江口。排阶衔鸟衡,交疏过牛斗。左右会稽镇,出入具区薮。越岩森其前,浙江漫其后。此地实东阳,由来山水乡。隐侯有遗咏,落简尚馀芳。具物昔未改,斯人今已亡。粤余忝藩左,束发事文场。怅不见夫子,神期遥相望。
    17阅读
  • 龙门八咏。阙口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14阅读
  • 龙门八咏。水东渡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夜泉发清响,寒渚生微波。稍见沙上月,归人争渡河。
    21阅读
  • 龙门八咏。远公龛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17阅读
  • 龙门八咏。石楼

    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14阅读
  • 龙门八咏。下山

    谁识往来意,孤云长自闲。风寒未渡水,日暮更看山。木落众峰出,龙宫苍翠间。
    16阅读
  • 龙门八咏。渡水

    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不知波上棹,还弄山中月。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17阅读
  •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

    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襄土岁频旱,随车雨再流。云阴自南楚,河润及东周。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寄谢东阳守,何如八咏楼。
    18阅读
  • 送人入金华(一作赠别东阳客)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15阅读
  • 新秋月夜寄故人

    客心宜静夜,月色澹新秋。影落三湘水,诗传八咏楼。何穷对酒望,几处卷帘愁。若问相思意,随君万里游。
    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