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原文

本篇说了十几章,说到这里,才点出“爱民”是最重要的,因为诸侯们、大夫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社稷国家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维护社稷国家而行为。孟子认为这种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或者说没有群聚的人民,是不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只有很少的人民散居在山野,能叫社稷国家吗?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人民而行为。只有这样爱民,人民才能群聚而居,才能形成一个国家。所以,“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思想也就与现代提出的“人民的公仆”是同一个意思。人民是主人,统治者、领导人才是人民的仆人,怎么能把仆人的位置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呢?因此,诸侯危害到社稷国家,就要另外改换,因为诸侯只是一个人,只是人民的公仆,是可以改换的,而人民却是不可改换的。祭祀土神和谷神亦是如此,在古代都有这种供奉的习俗,但孟子认为,信神亦不可迷信,这个神,这些神,如果不能保佑民富国强,我们宁可不信它!这才是尽心知命而懂得爱,才能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1506.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四十四节·尽心章句上》读解

    在不该停止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人其实就是不能尽心知命,所以他在任何地方都会停滞不前的。“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也是如此。所以,不能尽心知命,就不可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 《孟子·第二十四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人有本性,但很多人是依着本性而行为,以为这就是命运。本性就是命运吗?不是!所以孟子强调在人生道路上,在人的命运上,本性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不称它们是本性。命运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也不称它们是命运。在《尽心上》里,孟子已详细论述过本性的问题,如第一、二十一、三十一、三十八章等。如“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孟子·第三十四节·尽心章句下》读解

    孟子和孔子一样,从心底里是瞧不起那些当官的,因此孔、孟都不是为了当官而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只是情势需要时,他们才当一当官员,改革一下国政。他们的主要兴趣在教育上,尤其是在普及全民教育上。所以对于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他们不感兴趣,而且他们也认识到,过度的奢靡的生活方式是违反天地的道路和规律的,也是违反人…>…...

  • 《孟子·第十四节·梁惠王章句下》读解

    面对齐、楚两大强国,除了凿池筑城外,滕文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于是孟子又给他举了一个例子,这就是古公太王迁岐之事。公刘率族人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西),发展农耕,势力渐兴。后又传九世,到古公亶父时,因受薰鬻、戎狄的进攻,从豳迁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间),因古公亶父为善,从者不计其数。周原土…>…...

  • 《孟子·第十四节·公孙丑章句下》读解

    本章亦是全篇总结。从第一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始,孟子从“爱民”这一大主题下,延伸到忠于职守的问题,第五章孟子劝说蚳蛙的进言,就是忠于职守的问题,因为真正的忠于职守即是爱民。然后孟子又谈到自己的辞职,通过别人的评论,阐明了求职与辞职的根本原因。从这一篇中,我们看到的是孟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广大胸…>…...

  • 《孟子·第十四节·离娄章句下》读解

    怎么样才能寻求到、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呢?答案是,要依靠智慧和学识。所以孟子在这里提出了深造,也就是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然而要进行深造,想求很深的造诣是有一定的道路的,首先要自己走上这条道路,然后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得到很深的造诣;因为只有自己得到了很深的造诣,才能…>…...

  • 《孟子·第十四节·尽心章句下》解析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人民万岁!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有必要提…>…...

  • 《孟子·第十四节·尽心章句上》译文

    孟子说:“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不如完善的教育能够得到人民的喜爱。完善的政治,人民畏惧;完善的教育,人民喜爱。完善的政治能获得人民的财富,完善的教育则能够得到民心。”>…...

  • 《孟子·第十四节·尽心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人民最为宝贵,土神和谷神次要,君主为轻。因此得到群聚的人民的承认者就可以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承认的就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承认的就可以成为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用作祭祀的牲畜已经长成,用作祭祀的粮食已经洁净,就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水灾,那么就另外改换土神和谷神。”注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