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二十一节·离娄章句上》解析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原文

所以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菜根谭》因为毁誉管本身就不一定客观准确,有时甚至还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何必因他人对自己赞誉或低毁而乱了自己的心性呢?

当然,说是这么说,能够完全无动于衷,超脱于毁誉之外,真正“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毕竟是很少的。一般人总是听到别人的赞誉就高兴,听到别人的低毁就生气。人之常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至少不必太在意,还是我们应该抱有的态度罢。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202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孟子·第二十一节·离娄章句下》读解

    由于书写的原因,周朝以前的事迹很少留传下来;自周朝立国后,各种竹简、钟鼎文也就多了,因此记载各诸侯国的史书也多了。但是,什么样的史书才真正符合历史事实呢?所以孔子作《春秋》,认为自己私自决定了历史事实的褒贬之义,以尊重历史事实为本,为的是统一各诸侯国史书的写作。因此孟子在此举此例,也就是说明在史书的…>…...

  • 《孟子·第一节·离娄章句上》解析

    还是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鼓吹与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法先王”是因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相反,“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来之有也。”正反两方面的道理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一定要“法先王”。孟子的“法先王”思想,实际上…>…...

  • 《孟子·第十一节·离娄章句上》解析

    “道在迩而求诸远”是舍近求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是舍易求难。在孟子看来,无论是舍近求远还是舍易求难都没有必要,都是糊涂。相反,只要人人都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平易事努力,比如说亲爱自己的亲人,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也就会太平了。孟子这几句话说得平易朴实,但其中却蕴含着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孝弟也者…>…...

  • 《孟子·第二十三节·离娄章句上》解析

    一语道破古今文人通病。问题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什么不好呢?孔圣人不是“自行束情以上,吾未尝无诲”吗?不是“诲人不倦”吗?我们今天不也大张旗鼓地欢迎大家都去充实教师队伍,欢迎大家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症结在于“好”为人师。而到底有没有“病”却在于是否“能”为人师。所以“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

  • 《孟子·第二十六节·离娄章句上》解析

    这倒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大舜不是成了婚姻自主的先驱者了吗?三种不孝不又到底是哪三种呢?赵岐《孟子注》补充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

  • 《孟子·第十一节·离娄章句下》解析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任任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关于“大信”与“小信”的问题,亦即“信”的通权达变问题,我们在《论…>…...

  • 《孟子·第十一节·离娄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道路在近旁而偏要向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很容易而偏要向难处下手。每个人只要亲近自己的亲人,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能够太平了。”注释迩:(er耳)《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小雅"小旻》:“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戎事不迩女器。”《论语·阳货》:“迩…>…...

  • 《孟子·第二十一节·离娄章句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有料想不到的赞誉,也有要求全面反而毁坏了的事。”注释虞:《诗·大雅·抑》:“用戒不虞。”《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秦倂六国平话》:“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这里用为猜度,料想之意。>…...

  • 《孟子·第二十一节·离娄章句下》译文及注释

    译文孟子说:“先王们的事迹都失传了,《诗经》也亡失了,《诗经》亡失以后,才有《春秋》一书的出现。晋国的《乘》书,楚国的《梼杌》书,鲁国的《春秋》书,都是一样的。它们的记事不外是齐桓公、晋文公,体裁则属于史书。孔子说:‘《春秋》里的褒贬之义我孔丘私自决定了。’”注释1.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