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ì)
  • 词语:

    跋滞

  • 拼音:[  bá zhì  ]
  • 注音:ㄅㄚˊ ㄓˋ
  • 五笔:KHDY IGK

跋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排除危难。跋,通“拔”。

引证解释

⒈  谓排除危难。跋,通“拔”。

唐 白居易 《入回纥使下军将官吏夏侯仕戡等四十人授卿监宾客谘议卫佐同制》:“勅:某官 夏侯仕戡 等:前命 郑懽 之入 迴紇 也,尔等参护使车,用祗王命悉心尽力,有恪恭跋滞之勤焉。”

跋滞(ba zhi)同音词

  • 跋陟[bá zhì ]1.攀登;行走。
  • 跋疐[bá zhì ]1.见"跋踬"。
  • 跋踬[bá zhì ]1.亦作"跋疐"。亦作"?疐"。 2.挫折;进退不得。
  • 拔帜[bá zhì ]1.见"拔赵帜易汉帜"。 2.犹言另树一帜。
  • 拔滞[bá zhì ]1.提拔怀才不遇的人。
  • 拔置[bá zhì ]1.提拔安插;提拔放置。
  • 八职[bā zhí ]1.周官宰夫的八项职守﹐即正﹑师﹑司﹑旅﹑府﹑史﹑胥﹑徒。
  • 八枳[bā zhǐ ]1.谓大小﹑上下递为藩蔽。枳树芳香多刺﹐可做篱笆﹐故以为喻。《逸周书.小开》:"德枳维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士﹐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都枳维邑﹐邑枳维家﹐家枳维欲无疆。"
  • 八帙[bá zhì ]1.见"八秩"。
  • 八秩[bá zhì ]1.亦作"八帙"。亦作"八袠"。 2.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跋滞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