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译文和注释

译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30-131

注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
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
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
来,后也。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谈话停止。
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30-131

喜见外弟又言别赏析

赏析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参考资料: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2、范之麟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01-702

喜见外弟又言别拼音版参考

()
()
(jiàn)
(wài)
()
(yòu)
(yán)
(bié)
()
(shí)
(nián)
()
(luàn)
(hòu)
(zhǎng)
()
()
(xiàng)
(féng)
(wèn)
(xìng)
(jīng)
(chū)
(jiàn)
(chēng)
(míng)
()
(jiù)
(róng)
(bié)
(lái)
(cāng)
(hǎi)
(shì)
()
()
()
(tiān)
(zhōng)
(míng)
()
()
(líng)
(dào)
(qiū)
(shān)
(yòu)
()
(zhòng)

喜见外弟又言别作者

李益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262阅读
  •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唐代窦群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不知笔砚缘封事,犹问佣书日几行。
    14阅读
  •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到阙不沾新雨露,还家空带旧风尘。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绿草深。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谁怜苦志已三冬,却欲躬耕学老农。流水白云寻不尽,期君何处得相逢。
    17阅读
  • 送韦员外还京

    十年离乱后,此去若为情。春晚香山绿,人稀豫水清。野陂看独树,关路逐残莺。前殿朝明主,应怜白发生。
    19阅读
  •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会合一时哭,别离三断肠。残花不待风,春尽各飞扬。欢去收不得,悲来难自防。孤门清馆夜,独卧明月床。忠直血白刃,道路声苍黄。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海岛士皆直,夷门士非良。人心既不类,天道亦反常。自杀与彼杀,未知何者臧。
    19阅读
  • 别舍弟后月夜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16阅读
  •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为他年会话张本也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别来只是成诗癖,老去何曾更酒颠。各限王程须去住,重开离宴贵留连。黄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东卷别筵。神女台云闲缭绕,…
    24阅读
  • 及第后作

    唐代袁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嶮津。
    46阅读
  • 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

    乱后知深隐,庵应近石楼。异香因雪歇,仙果落池浮。诗老全抛格,心空未到头。还应嫌笑我,世路独悠悠。萧洒复萧洒,松根独据梧。瀑冰吟次折,远烧坐来无。老ch寒披衲,孤云静入厨。不知知我否,已到不区区。
    23阅读
  • 崔秀才宿话

    事转闻多事,心休话苦心。相留明月寺,共忆白云岑。藓壁残虫韵,霜轩倒竹阴。开门又言别,谁竟慰尘襟。
    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