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潼关译文和注释

潼关赏析

赏析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潼关拼音版参考

()
(tóng)
(guān)
()
(zhōng)
()
(gāo)
(yún)
()
()
(chéng)
(qiū)
(fēng)
(chuī)
(sàn)
()
()
(shēng)
()
(liú)
()
()
(yóu)
(xián)
(shù)
(shān)
()
(tóng)
(guān)
(jiě)
()
(píng)

潼关作者

谭嗣同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学》,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的诗感情真挚,志趣豪迈,境界恢弘,笔力遒劲。有《谭嗣同全集》遗世。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

    【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184阅读
  • 望潼关(立马风陵望汉关)

    【望潼关】立马风陵望汉关,云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125阅读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45阅读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267阅读
  • 寄高云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家贫仍嗜酒,生事今何有。芳草遍江南,劳心忆携手。
    18阅读
  • 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主人故相问,惭笑不能言。
    16阅读
  • 入潼关

    都城三百里,雄险此回环。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秦皇曾虎视,汉祖昔龙颜。何处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22阅读
  • 晚秋潼关西门作

    日落寒郊烟物清,古槐阴黑少人行。关门西去华山色,秦地东来河水声。
    11阅读
  • 潼关兰若

    来往几经过,前轩枕大河。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
    16阅读
  • 秋霁潼关驿亭

    霁色明高巘,关河独望遥。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鸟散绿萝静,蝉鸣红树凋。何言此时节,去去任蓬飘。
    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