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隓字拼音:
    duòhuī
    多音字
  • 隓字部首:
  • 隓字五笔:BDAA
  • 隓字笔画: 12
  • 隓字笔顺 横折、竖、横、撇、横、竖、横、横、撇、横、竖、横
  • 2
  • 10
  • 左右结构
  • NLKMM
  • YGGB
  • 74212
  • 9693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huī(ㄏㄨㄟ)

⒈  古同“隳”,毁坏。

⒉  倒塌的城墙。

其他字义

duò(ㄉㄨㄛˋ)

⒈  古同“堕”,坠落。

统一码

隓字UNICODE编码U+9693,10进制: 38547,UTF-32: 00009693,UTF-8: E9 9A 93。

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隓【卷十四】【部】

敗城曰隓。从聲。,篆文。許規切〖注〗臣鉉等曰:《說文》無字,蓋二左也。眾力左之,故从二左。今俗作隳,非是。

说文解字注

(隓)敗城曰隓。从聲。許書無字。葢或古有此文。或絫左爲聲。皆未可知。爲篆文、則隓爲古籒可知也。山部隓曰隓聲。肉部隋曰隓省聲。皆用此爲聲也。小篆隓作。隷變作墮。俗作隳。用墮爲落之義。用隳爲傾壞之義。習非成是。積習難反也。虞書曰。萬事墮哉。墮本敗城阜之偁。故其字从。引申爲凡阤壞之偁。許規切。古音在十七部。

)篆文。小篆則从土、隋聲也。先古籒後小篆者、是亦先二後上之例也。曷爲不入於土部而隓爲重文也。其字本从。以壞爲義。而壞城次之。故入部而爲重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