蹕

  • 蹕字拼音:
  • 蹕字部首:
  • 蹕字五笔:KHJF
  • 蹕字笔画: 17
  • 蹕字笔顺 竖、横折、横、竖、横、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横、竖
  • 7
  • 10
  • 左右结构
  • RMWTJ
  • JIEB
  • 66154
  • 6462
  • 8E55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跸)bì(ㄅ一ˋ)

⒈  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蹕”。《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⒉  泛指帝王出行時止宿的地方。如:駐蹕。

统一码

蹕字UNICODE编码U+8E55,10进制: 36437,UTF-32: 00008E55,UTF-8: E8 B9 95。

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䟆【卷二】【走部】

止行也。一曰竈上祭名。从走畢聲。卑吉切

说文解字注

(䟆)止行也。今禮經皆作蹕。惟大司寇釋文作䟆。云本亦作蹕。是可見古經多後人改竄。亦有僅存古字也。五經文字曰。䟆、止行也。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䟆。一曰竈上祭名也。篇、韵皆有襅字。云竈上祭。从走。畢聲。卑吉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