怗

  • 怗字拼音:
    tiēzhān
    多音字
  • 怗字部首:
  • 怗字五笔:NHKG
  • 怗字笔画: 8
  • 怗字笔顺 捺、捺、竖、竖、横、竖、横折、横
  • 3
  • 5
  • 左右结构
  • PYR
  • UIJ
  • 91060
  • 1832
  • 6017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tiē(ㄊ一ㄝ)

⒈  平定;使服帖:“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

⒉  安宁:“田里老安怗。”

⒊  静:“乃怗然无声。”

其他字义

zhān(ㄓㄢ)

⒈  〔怗懘(chì)〕乐音不和谐。

统一码

怗字UNICODE编码U+6017,10进制: 24599,UTF-32: 00006017,UTF-8: E6 80 97。

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tiē

〈动〉

(1) 平定,平服 [pacify;suppress]。

(2) 如:怗辞(伏罪状词)

(3) 贴近 [snuggle close]。

(4) 如:怗马(伏在马上)

词性变化

tiē

〈形〉

(1) 安宁 [peaceful]。

(2) 如:怗息(安定)

(3) 安静 [quiet]。

(4) 如:怗然(平静的样子);怗怗竦竦(恭敬肃静的样子);怗怗(安静的样子;驯服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

怗【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託協切,音帖。《玉篇》服也,靜也。《公羊傳·僖四年》卒怗荆,以此爲王者之事也。

《集韻》處占切,音沾。怗滯也。《禮·樂記》宮商角徵羽,五者不亂,則無怗滯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