鳠

  • 鳠字拼音:
  • 鳠字部首:
  • 鳠字五笔:QGAC
  • 鳠字笔画: 21
  • 鳠字笔顺 撇、横折、竖、横折、横、竖、横、横、横、竖、竖、撇、竖、捺、横、横、横、竖、横、横折、捺
  • 8
  • 13
  • 左右结构
  • NMTOE
  • RENX
  • 24147
  • 9664
  • 9CE0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鳠(鱯)hù(ㄏㄨˋ)

⒈  〔鳠鱼〕体略细长,无鳞,灰褐色,头扁平,口上有须四对,尾鳍分叉,生活于淡水中。

⒉  (鱯)

统一码

鳠字UNICODE编码U+9CE0,10进制: 40160,UTF-32: 00009CE0,UTF-8: E9 B3 A0。

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鳠鱼 [hemibagrus],身体细长,灰褐色,有黑色小点,无鳞,口部有四对须。生活在淡水中

康熙字典解释

鱯【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胡故切,音護。《說文》魚名。《爾雅·釋魚》魾大鱯。《註》鱯,似鮎而大,白色。《山海經》洧水東流,注于河,其中有鱯黽。《本草圖經》鮧口腹俱大者名鱯。《類篇》或作魱。

《廣韻》《集韻》《韻會》胡化切,音華。

《集韻》胡陌切,音獲。義同。

说文解字

鱯【卷十一】【魚部】

魚名。从魚蒦聲。胡化切

(鱯)鱯魚也。郭注釋魚曰。鱯佀鮎而大。白色。按今江中多有之。俗譌爲回魚。聲之誤耳。水經注。沔陽縣度口水有二源。一曰淸檢。一曰濁檢。淸水出鱯。濁水出鮒。常以二月八月取。華陽國志鱯譌爲。从魚。蒦聲。胡化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