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

  • 踯字拼音:
    zhí
  • 踯字部首:
  • 踯字五笔:KHUB
  • 踯字笔画: 15
  • 踯字笔顺 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捺、撇、横、横、撇、捺、横折、竖
  • 7
  • 8
  • 左右结构
  • RMTKL
  • JIGY
  • 67127
  • 6490
  • 8560
  • 8E2F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躑)zhí(ㄓˊ)

⒈  〔踯躅〕徘徊不进,如“他踯踯在街头”。

⒉  (躑)

统一码

踯字UNICODE编码U+8E2F,10进制: 36399,UTF-32: 00008E2F,UTF-8: E8 B8 AF。

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í

〈动〉

(1) 徘徊 [pace up and down]

踯于六闲。——《视学及士习文体策》

(2) 又如:踯跼(徘徊不进的样子)

(3) 蹬踢 [treadle and kick]

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唐· 柳宗元《牛赋》

(4) 又如:踯踏(蹬踢跳跃)

康熙字典解释

躑【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集韻》《韻會》直炙切《正韻》直隻切,音擲。蹢,亦作躑。躑躅,行不進也。《後漢·隗囂傳》得以數千躑躅三輔。《註》躑躅,猶踟躕也。

《蘇竟傳》或躑躅帝宮。《註》謂上下不去也。《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詳躅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