韅

  • 韅字拼音:
    xiǎn
  • 韅字部首:
  • 韅字五笔:AFJO
  • 韅字笔画: 23
  • 韅字笔顺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折、横折、捺、横折、横折、捺、捺、捺、捺、捺
  • 9
  • 14
  • 左右结构
  • TJAVF
  • EEZU
  • 46533
  • 9457
  • 97C5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xiǎn(ㄒ一ㄢˇ)

⒈  驾车时套在牲口腹部(一说背部)的皮带。

统一码

韅字UNICODE编码U+97C5,10进制: 38853,UTF-32: 000097C5,UTF-8: E9 9F 85。

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卷三】【革部】

著掖鞥也。从革顯聲。呼典切

说文解字注

)箸亦鞥也。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於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从革。顯聲。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爲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