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金谷园中柳)

【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洛桥译文和注释

洛桥赏析

赏析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洛桥拼音版参考

()
(luò)
(qiáo)
()
(jīn)
()
(yuán)
(zhōng)
(liǔ)
(chūn)
(lái)
()
()
(yāo)
()
(kān)
(hǎo)
(fēng)
(jǐng)
()
(shàng)
(luò)
(yáng)
(qiáo)

洛桥作者

李益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杨柳枝·金谷园中莺乱飞

    【杨柳枝】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147阅读
  • 上洛桥(春来似舞腰)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143阅读
  • 杂曲歌辞。祓禊曲

    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何处堪愁思,花间长乐宫。君王不重客,泣泪向春风。
    24阅读
  • 洛桥送别

    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21阅读
  • 上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17阅读
  • 和友人洛中春感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16阅读
  • 苏州柳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13阅读
  • 金谷览古

    金谷园中数尺土,问人知是绿珠台。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
    15阅读
  • 天津桥晚望

    唐代顾非熊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
    10阅读
  • 咏史诗。金谷园

    唐代胡曾
    一自佳人坠玉楼,繁华东逐洛河流。唯馀金谷园中树,残日蝉声送客愁。
    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