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洛桥晚望译文和注释

译文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参考资料:
1、贺莼,李云朵,王春华编著唐诗宝鉴闲情逸致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03:第202页-第203页

注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榆柳萧疏(shū)楼阁闲,月明直见嵩(sōng)山雪。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参考资料:
1、贺莼,李云朵,王春华编著唐诗宝鉴闲情逸致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03:第202页-第203页

洛桥晚望赏析

赏析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此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诗中四句都写所见之景,句句写景,没一句写情。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人写景固然是从审美出发,但是都是以情为景的精神。没有情的景是死板的。诗人写情以景物人物事件为依托,没有景的情是空洞的。从原理上说来,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是一致的,只不过形神兼备多用于事物描写,情景交融多用于景物描写。

参考资料:
1、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8:第41页-第42页

洛桥晚望拼音版参考

(tiān)
(jīn)
(qiáo)
(xià)
(bīng)
(chū)
(jié)
(luò)
(yáng)
()
(shàng)
(rén)
(háng)
(jué)
()
()
(liǔ)
(xiāo)
(shū)
(lóu)
()
(xián)
(yuè)
(míng)
(zhí)
(jiàn)
(sōng)
(shān)
(xuě)

洛桥晚望作者

孟郊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辞官回家。后经河南尹郑余庆的推荐,出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晚年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聘他往兴元府任参军,携家眷前往,病死在赴任途中。他为人耿介倔强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775阅读
  • 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1]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202阅读
  •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76阅读
  •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0阅读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1]偏惊物候新。[2]云霞出海曙,[3]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4]晴光转绿蘋。[5]忽闻歌古调,[6]归思欲沾巾。[7]
    0阅读
  • 雪晴晚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245阅读
  • 洛中访袁拾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236阅读
  • 舟中晚望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日赤城标。
    213阅读
  •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1]
    203阅读
  • 天津桥晚望

    唐代顾非熊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
    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