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译文和注释

译文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 :236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16 .

汴河怀古二首赏析

赏析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88-1289 .2、游国恩 等 .中国文学史(二)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213 .

汴河怀古二首拼音版参考

(wàn)
(sōu)
(lóng)
()
绿()
()
(jiān)
(zǎi)
(dào)
(yáng)
(zhōu)
(jìn)
()
(hái)
(yīng)
(shì)
(tiān)
(jiāo)
(kāi)
(biàn)
(shuǐ)
()
(qiān)
()
()
()
()
(shān)
(jìn)
(dào)
(suí)
(wáng)
(wéi)
()
()
(zhì)
(jīn)
(qiān)
()
(lài)
(tōng)
()
(ruò)
()
(shuǐ)
殿(diàn)
(lóng)
(zhōu)
(shì)
(gòng)
()
(lùn)
(gōng)
()
(jiào)
(duō)

汴河怀古二首作者

皮日休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

    【汴河怀古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256阅读
  • 汴河路有感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见山。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
    10阅读
  • 汴河览古

    炀帝龙舟向此行,三千宫女采桡轻。渡河不似如今唱,为是杨家怨思声。
    28阅读
  •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

    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惟公执珪璧,誓与身俱沉。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逮我守东郡,凄然怀所钦。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59阅读
  • 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

    宋氏远家左,豺狼满中州。阳君守滑台,终古垂英猷。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跳身入飞镞,免胄临霜矛。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义风激河汴,壮气沦山丘。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颜子缀清藻,铿然如素璆.徘徊望故垒,尚想精魂游。
    21阅读
  • 汴河直进船

    唐代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13阅读
  • 汴河怀古

    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
    11阅读
  • 重经姑苏怀古二首(一作杜牧之诗)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鹳鸣山欲雨,鱼跃水多风。城带晚莎绿,池连秋蓼红。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
    12阅读
  • 上元怀古二首

    唐代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争帝图王德尽衰,骤兴驰霸亦何为。君臣都是一场笑,家国共成千载悲。排岸远樯森似槊,落波残照赫如旗。今朝城上难回首,不见楼船索战时。
    21阅读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1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