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注释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⑴江城子:词调名。分单调、双调两类,各有数体。单调始于晚唐韦庄,五代欧阳炯,双调始于北宋苏轼。⑵张春溪:名伯魁,字春溪,清浙江海盐县人,张惠言友。⑶西湖竹枝词: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区。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庆周围地区)一带民歌。⑷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词与“云雨”、“鱼雁”等意象一道,常为古人用来作男女恋情的象征。⑸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心底,指“侬”的心底。湖头,湖起始的地方。此处指“侬”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⑹断桥:桥名,在西湖孤山边。本名宝祐桥,又名断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⑺金:金黄色。此指柳叶由绿泛黄,与金黄色相似。又黄色醒目,容易辨认。⑻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围多山,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⑼相对峰头俱化石:相对,面对面的相向、对峙。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相传有贞妇送夫从役,站在山头望丈夫,久之化而为石。后遂以此典表现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与思念,形容精诚至极。⑽双影在,照清浔: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淮南子·原道训》:“故虽游于江浔海裔。”句谓西湖边上的南、北两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样,相对眺望,伫立凝视,它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wenzhang/832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鉴赏

    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

  • 上元竹枝词译文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 竹枝词二首·其二注释

    ①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河流。巴山:泛指四川境内的山。②北客:当是作者自指。③“回入”句:此句费解。回入纥那,四字不知何谓。旧解“纥那”是踏曲的和声(见《辞源》)。姑存疑。刘禹锡有《纥>…...

  • 竹枝词二首·其一鉴赏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

  • 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赏析

    从这首词的小序“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看,可知这首词为步韵之作。竹枝词为诗体,张惠言一生不作诗,自言:“余年十八、九时,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时余姊之婿董超然,与云珊锐意为诗。三人者,>…...

  • 竹枝词二首·其二评析

    刘禹锡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至824年(长庆四年)夏在夔州任刺史。《竹枝词》两组共11首,是在夔州所作。歌词内容丰富,表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游子思乡之情;有>…...

  • 竹枝词九首·其九鉴赏

    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 竹枝词·雪里山茶取次红翻译

    山茶花在严寒中一点点的开了,一个头发都白了的寡妇在风中哭泣。 自从那些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后,人们家里的钱都被搜刮的差不多没了。>…...

  • 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赏析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