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诗词深度赏析

《击鼓》诗词深度赏析

【原文】

《击鼓》

年代: 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1] 镗:tāng,击鼓的声音,象声词。踊跃:跳跃刺杀的样子。兵:兵器,刀剑。

[2] 土、城:名词作动词,垒土砌墙和修筑城池的意思。国、漕:“国”的本义是城邑,后来既指城市也指国家,这里指国都或大城市,指国家也说得通;“漕”是当时卫国的一个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边的滑县境内。

[3] 从:跟随。孙子仲:当时将军的名字。平:调和。

[4] 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不让我回家的意思;“以”通“与”(yǔ),动词,给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汉语语法中,“否定副词+动宾词组”,动词的宾语一律前置以示强调,如“时不待我”当作“时不我待”,以次类推。

[5] 爰:yuán,“于何”的合音,在哪里的意思。一说,乃、于是。 居:停留。处:住宿。丧:丢失。

[6] 于以:于何,在哪里的意思,表疑问。

[7]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成说:订立誓约。

[8] 于嗟:吁嗟,叹词。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聚。

[9] 洵:远,遥远。一说孤独。 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

[10]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11]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12]成说:成言也。

[1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14]子:此处为“你”的意思。

[15]死生契阔: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与战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执手共赴战场,无畏于死亡的挑战。

[15补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的解释,有以下两种说法。

说法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shuō)。”按照汉典网等通行的解释,此举应解释为“无论生死离合,我都与你立下约定(立下誓言)”,“说”字与“悦”字此处不通假!“成说”就是“说成”,《诗经》中经常使用倒装语句,即“不论生死离合,我都和你说定了!”那么,说定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下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说法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yuè)。根据南宋朱熹《诗经集传》”若按“定约、成议”解释,“与子成说”不如写作“与子成誓”,既作“说”,可以理解为通假字,“说”通“悦”更为恰当,“无论生死离合,我们两情相悦”。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赏析】

《邶风·击鼓》出自《诗经·国风·邶风》,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诗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该诗叙述了一位征夫对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传》认为是指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姚际恒则认为是说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为救陈而被晋所伐一事(《踌经通论》)。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清代学者方玉润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诗经原始》),这个判断是对的。这是首整齐的四言诗,而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出征经过分成五部分。

第一层四句写出征之前.交待南征的原因和背景。开头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诗人先写“击鼓其镗”、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待“击鼓”的原因—“踊跃用兵,因为国家要有战事,所以才镗镗击鼓。这种诗歌表现技巧被后来的古典文论家们总结为“逆起得势”,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用的皆是这一技巧。接下去的两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则是把自已的遭遇与众人作一对比.更加突出自己的不幸二“土国”是指在国都内建筑房屋或城防工事;“城漕”是说在溥地筑城。潜.卫国的地名,在今河南滑县的东南。在国内服土役,筑城池是异常辛劳的。同为《邪风》的《式微》篇就曾对这种苛重的劳役发出慨叹和指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但在《击鼓》中的主人公看来,这种差役虽然辛劳,却可以生活在国内,可以与亲人相聚。比起南下陈、宋.身居异乡,骨肉分离尚好一些。正像吕东莱所分析的那样:“土国城漕,非不劳苦。而独处于境内今我之在外,死亡未可知,虽欲为土国城潜之人、不可得也。”(《吕氏家垫读诗记》)通过这种辛酸的对比和选择,更显出主人公遭遇的悲惨。人民的厌战和对频繁征战的统治者的怨很.尽在不言之中了。

第二层四句是写出征。孙子仲,这次南征的卫国将领,生平无考。“平陈与宋”,即讨伐、平定南方的陈国与宋国。有人想把此句与某段史实联系起来,或把“平”解释为“联合”——联合陈国、宋国和蔡国去伐郑”,或把“平”解释为“调解”——“调解陈国与宋国的不睦”。这似乎都与诗意不符。如果说上一层中所说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是主人公独特不幸的话,那么在这一层中不幸又增加了一层:即不但要背井离乡.独下南征,而且还要长期戍守异地—“不我以归”。这种“不我以归”.将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它又将造成戍守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历代的反战诗中对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各呈异彩的表现手法。汉乐府中的《巫山高》是用含蓄的比喻来表现征人有家唯归的苦痛:“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杜甫的《兵车行》则从后方经济的萧条和妻儿的衣食无着来直接指斥这种穷兵黩武政策的后果:“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键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高适的《燕歌行》则从前方与后方、征人与思妇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征人远戍所造成的双方情感上的创伤: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应当说,这三种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都受了《诗经》中类似题材的启发和影响。后面几个层次中,分别采用的就是上述的三种手法。

第三层采用含蓄手法。但它不是内心独白,而是通过设问设答来进行的:爱居爱处?爱丧其马?在寻找宿营地的一阵忙乱中,战马给丢掉了。在古代的阵战中,战马可以说是战士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只要读一读《小雅·采燕》中对战马的赞颂:“驾彼四牡,四牡骚骚。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就可以知道它在征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此时此刻,却把赖以“所依”、“所腓“的战马丢掉了,这支出征部队秩序的混乱.军纪的涣散可见一斑。更为奇妙的是主人公的战马又失而复得:战马并没有丢失,原来它跑到山林下面去了。如果说战马的丢失,意在暗示这支部队军纪的涣散,那么这场虚惊更突出地反映了征人的神思恍惚、丧魂失魄之状。征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固然与这支军队的疲于奔命、士无斗志有关,但更重要的恐伯还是由于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亲人的挂牵而造成的。下面两层,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这种内在情感,也是对第二层“忧心有忡”的具体说明。表现角度是从回忆和现实,征夫与思妇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第四层是由严酷的现实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当年离家南征与妻子执手泣别的情形:当年,两人曾立下誓言,要“死生契阔”,白头偕老。临别盟督,既反映了两人感情的深沉,爱悄的坚贞,但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心。可怕的是,这种担心终于变成冷梭的事实:征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了。所以诗的最后一层,又从往事的回亿回到严酷的现实,集中抒发征夫对此的强烈感慨,这番感慨表面上是在叹息两人相隔太远,无法相见,别离太久、无法践盟,实质上是在指斥什么,控诉什么.读者是不难理解的。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一兮一字结尾,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另外,这虽是一首遇责统治者战争政策的诗,但在表现手法上却较为含蓄。当我们读到这位征夫竟然羡慕那些留在国内整日运土筑城的役夫时,谁能不留下苦味的笑?特别是第三层通过马的失而复得这个典型细节,把这支远征军的军纪涣散、疲于奔命,主人公的内心酸痛、神思恍惚表现得异常形象、生动。这样的一支部队,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还会有什么战斗力呢?所以它也是对统抬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嘲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此句至理真言体现了中国人最为典型的诠释“爱”的方式——含蓄而坚决,生死而不渝。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生死离合。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不变着你我怦然心动的爱恋,海誓山盟,不知归期,痛彻着心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ywzj08.com/zhishi/16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摸鱼儿·雁丘词》诗词深度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诗词深度赏析【原文】《摸鱼儿雁丘词》年代:元作者:元好问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

    2021-07-18499
  • 《无题》诗词深度赏析

    《无题》诗词深度赏析【原文】《无题》年代:唐作者: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⑷…

    1970-01-011828
  • 《钗头凤·世情薄》诗词深度赏析

    《钗头凤·世情薄》诗词深度赏析【原文】《钗头凤·世情薄》年代:宋作者:唐琬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注释】①笺:写出。②斜阑:指栏杆。③病魂一句:描写精神忧惚,似飘荡不定的秋千索。④阑珊:衰残,将尽。【译文】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

    1970-01-011650
  • 《白头吟》诗词深度赏析

    《白头吟》诗词深度赏析【原文】《白头吟》年代:汉作者: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注:一心人一作:一人心;白头一作:白首)【注释】躞蹀xièdié:缓步走的样子,小步行走貌。清许秋垞《闻见异辞·塑神镇鬼》:“候至三四更,西北角倏…

    1970-01-011563
  • 《我侬词》诗词深度赏析

    《我侬词》诗词深度赏析【原文】《我侬词》年代:元作者:管道升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槨。【译文】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

    2021-09-27808
  • 《上邪》诗词深度赏析

    《上邪》诗词深度赏析【原文】《上邪》年代:汉作者:无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注释】①上邪(yé):上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②相知:结为知己。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衰:衰减、断绝。④陵(líng):山峰、山头。⑤震震:形容雷声。⑥雨(yù)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⑦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⑧乃敢:才敢。“敢…

    2021-08-10186
  • 《越人歌》诗词深度赏析

    《越人歌》诗词深度赏析【原文】越人歌先秦:佚名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注释】①搴(qiān千):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②被(pi):同“披”,覆盖。訾(zǐ紫):说坏话。诟(gòu)耻:耻辱。③几(jī):同“机”。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

    2021-08-101344
  • 《大车》诗词深度赏析

    《大车》诗词深度赏析【原文】《大车》年代:先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注释】大车:古代用牛拉货的车,一说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槛(kǎn)槛:车轮的响声。毳(cuì)衣:毡子。本指兽类细毛,可织成布匹,制衣或缝制车上的帐篷。此处从闻一多说。菼(tǎn):初生的芦苇,也叫荻,茎较细而中间充实,颜色青绿。此…

    2021-08-041122
  • 《蒹葭》诗词深度赏析

    《蒹葭》诗词深度赏析【原文】《蒹葭》年代: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⑴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⑵为:凝结成。⑶所谓:所说…

    2021-08-02523
  •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杜审言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怀,作了这首《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诗。【原文】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赏析】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

    2021-07-2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