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组词目录

拼音 “shí” 识组词

  • 识[ shí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识拔[ shí bá  ] 1.赏识并提拔。
    2. 2、识变[ shí biàn  ] 1.谓了解﹑认识事物之变化。
    3. 3、识辨[ shí biàn  ] 1.识别辨认。
    4. 4、识辩[ shí biàn  ] 1.识别辨认。辩﹐通"辨"。
    5. 5、识别[ shí bié  ] 1.辨认﹔鉴别。
  • 识[ shí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阿赖耶识[ ā lài yē shí  ] 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2. 2、阿黎耶识[ ā lí yē shí  ] 1.见"阿赖耶识"。
    3. 3、阿罗耶识[ ā luó yē shí  ] 1.即阿赖耶识。
    4. 4、跋识[ bá shí  ] 1.跋文﹑印记﹑题署之类。
    5. 5、八识[ bā shí  ]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 识[ shí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八识田[ bā shí tián  ] 1.谓八识产生之处﹐犹言胸中﹑心田。
    2. 2、才识不逮[ cái shí bù dǎi  ] 才:才能;识:见识;逮:及,到。才能和见识都不高。
    3. 3、才识有余[ cái shí yǒu yú  ] 才:才能;识:见识。才能和见识都有剩余。指才能很高,见识极广。
    4. 4、不识得有[ bù shí dé yǒu  ] 1.古方言。无,没有。
    5. 5、不识丁[ bù shí dīnɡ  ] 1.不识一个字。
  • 带有识[ shí ]字的成语
    1. 1、才蔽识浅[ cái bì shí qiǎn  ]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
    2. 2、爱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 爱口:即碍口,说不出口。由于怕羞而不肯说话。同“碍口识羞”。
    3. 3、碍口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4. 4、博识多通[ bó shí duō tōnɡ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5. 5、博识洽闻[ bó shí qià wén  ] 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拼音 “zhì” 识组词

  • 识[ zhì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识记[ shí jì  ] 1.心理学名词。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
  • 识[ zhì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附识[ fù shí  ] 附在文章、书刊上的有关记述:再版~。
    2. 2、款识[ kuǎn zhì  ] ①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 ②书信、书画上面的落款。
    3. 3、款识[ kuǎn zhì  ] 古代钟鼎之类金属礼器、乐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方以智《通雅·器用》又举三说:一称款为凹字,识为凸字;一称款在外,识在内;一称款为花纹,识为篆刻。
  • 识[ zhì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带有识[ zhì ]字的成语
      1. 1、博闻强识[ bó wén qiánɡ shí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 2、默而识之[ mò ér zhì zhī  ]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拼音 “shi” 识组词

    • 识[ shi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识[ shi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道德认识[ dào dé rèn shí  ]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
        2. 2、感性认识[ ɡǎn xìnɡ rèn shí  ]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看〖理性认识 〗。
        3. 3、理性认识[ lǐ xìnɡ rèn shí  ] 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4. 4、认识[ rèn shí  ] ①认得;相识:我认识他|认识的人告诉我说。 ②懂得;理解:通过学习,我认识了这个道理。 ③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社会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
      2. 识[ shi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发生认识论[ fā shēnɡ rèn shí lùn  ]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的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的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的结果。动作是外显的实际行动,运算是内化的可逆的并可协调成为系统的行动。
        2.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mǎ kè sī zhǔ yì rèn shí lùn  ] 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和科学形式。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3. 3、认识论[ rèn shí lùn  ] 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能力、形式、过程、规律、检验等。在认识论中存在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4. 4、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zì yóu shì bì rán de rèn shí hé shì jiè de ɡǎi zào  ] 毛泽东于1941年为驳斥王明“左”倾路线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论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指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从必然王国变为自由王国,必须经过认识与改造世界这两个过程;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
      3. 带有识[ shi ]字的成语

        “识”的同音字组词(shí,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