聉

  • 聉字拼音:
    tuǐzhuó
    多音字
  • 聉字部首:
  • 聉字五笔:BBMH
  • 聉字笔画: 11
  • 聉字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横折、竖、竖、横折、竖
  • 6
  • 5
  • 左右结构
  • SJUU
  • CEZZ
  • 12472
  • 8049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wà(ㄨㄚˋ)

⒈  无知意。

其他字义

tuǐ(ㄊㄨㄟˇ)

⒈  〔聉顡〕痴呆癫狂的样子。

其他字义

zhuó(ㄓㄨㄛˊ)

⒈  聋。

统一码

聉字UNICODE编码U+8049,10进制: 32841,UTF-32: 00008049,UTF-8: E8 81 89。

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没听说过 [not hear of]

聉,无知意也,从耳出声。——《说文》

康熙字典解释

聉【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五滑切,瓦入聲。《說文》無知意也。

《廣韻》魚乙切,音屹。義同。

《廣韻》《集韻》吐猥切,音腿。聉顡,癡癲貌。

《廣韻》丁滑切,音娺。無所聞也。

说文解字

聉【卷十二】【耳部】

無知意也。从耳出聲,讀若孽。五滑切

(聉)無知意也。此意內言外之意。無知者其意、聉者其䛐也。方言曰。聾之甚、秦晉之閒謂之。注曰。言聉無所聞知也。疑方言之正文本作謂之聉。今本譌。从耳。出聲。讀若孼。五滑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