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挻字拼音:
    shān
  • 挻字部首:
  • 挻字五笔:RTHP
  • 挻字笔画: 9
  • 挻字笔顺 横、竖、横、撇、竖、横、横折、横折、捺
  • 3
  • 6
  • 左右结构
  • QNKV
  • DMIY
  • 52041
  • 633B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shān(ㄕㄢ)

⒈  长(与“”相对)。

⒉  引发;延及:挻祸。挻灾。挻乱四方。

⒊  取。

⒋  揉和:“丸挻雕琢,刻镂钻笮。”

统一码

挻字UNICODE编码U+633B,10进制: 25403,UTF-32: 0000633B,UTF-8: E6 8C BB。

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挻【卷十二】【手部】

長也。从手从延,延亦聲。式連切

说文解字注

(挻)長也。商頌。松桷有挻。傳曰。挻、長皃。此許所本也。字林云。挻、長也。丑連反。此又本許也。自寫詩者譌从木作梴。又以梴竄入說文木部。而終古長誤矣。此義丑連反。若老子挻埴以爲器、其訓和也。柔也。其音始然反、音羶。其俗字作埏。見於詩、老子音義甚明。而今本譌舛。又方言挻、取也。凡取物而逆謂之篡。楚部或謂之挻。此義音羊羶反。从手延。延亦聲。小徐本作从手延聲四字。式連切。按當作丑延切。十四部。篆體右葢从㢟。㢟丑連切。解當依小徐作从手㢟聲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