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

【六经示儿子】
六经如日月,万世固常悬。
学不趋卑近,人谁非圣贤。
马能龙作友,蚋乃瓮为天。
我老空追悔,儿无弃壮年。

六经示儿子译文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死去元知万事空: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在天之灵。

注释示儿:告诉儿子。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无:通“勿”,意思是不要。乃:你 ;你的。无忘:不要忘记。翁:父亲,爸爸。

六经示儿子赏析

六经示儿子拼音版参考

()
(liù)
(jīng)
(shì)
(ér)
()
()
(liù)
(jīng)
()
()
(yuè)
(wàn)
(shì)
()
(cháng)
(xuán)
(xué)
()
()
(bēi)
(jìn)
(rén)
(shuí)
(fēi)
(shèng)
(xián)
()
(néng)
(lóng)
(zuò)
(yǒu)
(ruì)
(nǎi)
(wèng)
(wéi)
(tiān)
()
(lǎo)
(kōng)
(zhuī)
(huǐ)
(ér)
()
()
(zhuàng)
(nián)

六经示儿子作者

陆游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尊经阁记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
    157阅读
  • 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176阅读
  • 励学

    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获。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
    17阅读
  • 题张十八所居(籍)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蛙讙桥未扫,蝉嘒门长扃。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14阅读
  • 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

    日月天衢仰面看,尚淹池凤滞台鸾。碧幢千里空移镇,赤笔三年未转官。别后纵吟终少兴,病来虽饮不多欢。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
    14阅读
  • 送进士田卓入华山

    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
    13阅读
  • 减字木兰花·六劝

    酒巡未止。鼓吹六经为公喜。也没《回风》。只有村中鼓数通。长须把酒。自当长头杯捧寿贾长头。问得穷何。一坐靴皮笑面多。
    65阅读
  • 鹊桥仙·旬会作

    六丁文焰,六韬武略,那更六经心醉。六人相对座生风,继六逸、当年旧事。六州清唱,六么妙舞,执乐仍呼六妓。大家且饮六分觥,看宾主、迭居六位。
    59阅读
  • 瑞鹤仙·忆旧居,呈超然,示儿子及女

    宋代杨泽民
    依山仍负郭。有松桂扶疏,烟霞渺漠。一年自成落。奈孤踪远紧,蝇头蜗角。休嗤句弱。赋郊居、何攘沈约。记乡人过我,傩立阼阶,酒行先酌。远映江山奇胜,下瞰重湖,上飞高阁。风帘絮幕。筑新槛,种花药。幸瓜期已近,秋风归去,免得奔驰味恶。待开池、胜起林亭,共同宴乐。
    59阅读
  •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
    8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