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译文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注释⑴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⑵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⑶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⑷“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客中:即作客途中。⑸关城:指潼关。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⑹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砧声:捣衣声。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⑺“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蹉跎:此指虚度年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送魏万之京赏析

赏析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色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诗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112

送魏万之京拼音版参考

()
(sòng)
(wèi)
(wàn)
(zhī)
(jīng)
()
(cháo)
(wén)
(yóu)
()
(chàng)
()
()
(zuó)
()
(wēi)
(shuāng)
(chū)
()
()
鸿(hóng)
(yàn)
()
(kān)
(chóu)
()
(tīng)
(yún)
(shān)
(kuàng)
(shì)
()
(zhōng)
(guò)
(guān)
(chéng)
(shǔ)
()
(cuī)
(hán)
(jìn)
()
(yuàn)
(zhēn)
(shēng)
(xiàng)
(wǎn)
(duō)
()
(jiàn)
(zhǎng)
(ān)
(háng)
()
(chù)
(kōng)
(lìng)
(suì)
(yuè)
()
(cuō)
(tuó)

送魏万之京作者

李颀李颀 李颀(690─751),唐代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有《李颀诗集》。《全唐诗》录存其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木兰花·念奴初唱离亭宴

    【木兰花】念奴初唱离亭宴,会作离声勾别怨。当时垂泪忆西楼,湿尽罗衣歌未遍。难逢最是身强健,无定莫如人聚散。已拚归袖醉相扶,更恼香檀珍重劝。
    118阅读
  • 南乡子·春事悔蹉跎

    【南乡子】春事悔蹉跎,[1]啼鴂啼鹃尽已过。[2]又是炎天行不得,[3]哥哥。鹊语分明唤渡河。[4]且莫唱离歌,勉共花阴醉叵罗。[5]不信君愁刚一石,还多。搅入香醪下咽么?[6]
    166阅读
  •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色一作:曙)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08阅读
  • 别李浦之京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21阅读
  • 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44阅读
  • 玄元观送李源李风还奉先华阴

    此去那知道路遥,寒原紫府上迢迢。莫辞别酒和琼液,乍唱离歌和凤箫。远水东流浮落景,缭垣西转失行镳。华山秦塞长相忆,无使音尘顿寂寥。
    17阅读
  • 之京留别刘方平

    客子慕俦侣,含凄整晨装。邀欢日不足,况乃前期长。离袂惜嘉月,远还劳折芳。迟回越二陵,回首但苍茫。乔木清宿雨,故关愁夕阳。人言长安乐,其奈缅相望。
    22阅读
  • 送沈侯之京

    悠悠旌旆出东楼,特出仙郎上帝州。刘旻才高能富国,萧何人杰足封侯。关河弱柳垂金缕,水驿青帘拂画楼。欲尽故人尊酒意,春风江上暂停舟。
    38阅读
  • 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烦君沽酒强登楼,罢唱离歌说远游。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数程山路长侵夜,千里家书动隔秋。起凭栏干各垂泪,又驱羸马向东州。
    17阅读
  • 鹧鸪天·离歌一叠

    只唱离歌一叠休。玉溪浮动木兰舟。如何又对云烟晚,不道难禁草树秋。空脉脉,忍悠悠。绸缪终是转绸缪。相思相见知何处,记取新欢说旧游。
    4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