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籊籊竹竿)

【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
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浟浟,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竹竿译文和注释

译文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钓鱼竹竿细又长,曾经垂钓淇水上。难道不把旧地想,路远无法归故乡。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水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流左边。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淇水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以解心里思乡愁。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0-122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3-125

注释

(tì)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籊籊:长而尖削貌。
尔思:想念你。
尔,你。
致:到。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泉源:一说水名。
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行:远嫁。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cuō),佩玉之傩(nuó)
瑳: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傩:通“娜”,婀娜。
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淇水滺(yōu)滺,桧(guì)(jí)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xiè)我忧。
滺:河水荡漾之状。
楫:船桨。
桧、松:木名。
桧,柏叶松身。
驾言:本意是驾车,这里是操舟。
言,语助词,相当“而”字。
写:通“泻”,宣泄,排解。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0-122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3-125

竹竿赏析

赏析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此诗写一位远嫁的女子思乡怀亲的感情。全诗四章,内容都是远嫁女儿脑海中的形象活动。全诗从回忆与推想两个角度来写,可分两大部分,前后各两章,分别成一层意思。

  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的回忆,都是关于婚前家乡与亲人的事。首章回忆当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不可能忘记。可惜眼下身在异乡,再也不能回淇水去钓鱼了,“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离别的场面和离别的情怀,最使人难忘。远嫁的女儿回忆起这个场景,思念之情不可抑止。第一章、第二章共八句,重点在回忆,强调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四两章是进一层意思:希企。眼下远嫁女儿已是人家的媳妇,故乡亲人都见不到。回忆激起的情怀,化作热情的企望:希望能有一天重归故乡。三四两章,便是想像回乡时的情景。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与第二章两句一样,只是句子位置变化一下,实际上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的意思。这时候,出嫁女已不再是姑娘家时持竹竿钓鱼那样天真了,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从容而喜悦的样子:故乡,我终于回来了!仿佛为了重新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这位少妇又到淇水。不过,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不过,旧地重游,也不能排解远嫁多时的离愁。三四两章想像回乡的场景,正是远嫁归不得的少妇幻想的场景。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驾船游赏故乡的想像,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0-122

竹竿拼音版参考

()
(zhú)
竿(gān)
()
()
()
(zhú)
竿(gān)
()
(diào)
()
()
()
()
(ěr)
()
(yuǎn)
()
(zhì)
(zhī)
(quán)
(yuán)
(zài)
(zuǒ)
()
(shuǐ)
(zài)
(yòu)
()
()
(yǒu)
(háng)
(yuǎn)
(xiōng)
()
()
()
()
(shuǐ)
(zài)
(yòu)
(quán)
(yuán)
(zài)
(zuǒ)
(qiǎo)
(xiào)
(zhī)
(cuō)
(pèi)
()
(zhī)
(nuó)
()
(shuǐ)
(yóu)
(yóu)
(guì)
()
(sōng)
(zhōu)
(jià)
(yán)
(chū)
(yóu)
()
(xiě)
()
(yōu)

竹竿作者

诗经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220阅读
  • 咏死兔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17阅读
  • 戏题湖上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22阅读
  • 岘潭作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15阅读
  • 示獠奴阿段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10阅读
  • 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28阅读
  • 采莲舞

    宋代史浩
    清奏当筵,治世之音安以乐。霞舒绛彩,玉照铅华。玲珑环佩之声,绰约神仙之伍。朝回金阙,宴集瑶池。将陈倚棹之歌,式侑回风之舞。宜邀胜伴,用合仙音。女伴相将,采莲入队。勾念了,后行吹双头莲令,舞上,分作五方。竹竿子又勾念:伏以波涵碧玉,摇万顷之寒光;风动青萍,听数声之幽韵。芝华杂B241,羽幰飘飖。疑紫府之群英,集绮筵之雅宴。更凭乐部,齐迓来音。勾念了,后行吹采莲令,舞转作一直了,从唱采莲令:练光浮,烟…
    56阅读
  • 太清舞

    宋代史浩
    天门阙锁烟萝。琼室瑶台瑞气多。欲识仙凡光景异,欢谣须听太平歌。花心念:伏以兽炉缥缈喷祥烟,玳席荧煌开邃幄。谛视人间之景物,何殊洞府之风光。恭惟衮绣主人,簪缨贵客。或碧瞳漆发,或绿鬓童颜。雄辩风生,英姿玉立。曾向蕊宫贝阙,为逍遥游:俱膺丹篆玉书,作神仙伴。故今此会,式契前踪。但儿等偶到尘寰,欣逢雅宴;欲陈末艺,上助清欢。未敢自专,伏候处分。竹竿问,念: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花心答,念:旧乐何在。竹…
    42阅读
  • 柘枝舞

    宋代史浩
    竹,闲六律以皆调;D86A亻末兜离,贺四夷之率伏。请翻妙舞,来奉多欢。鼓吹连催,柘枝入队。念了,后行吹引子半段入场,连吹柘枝令,分作五方舞。舞了,竹竿子又念:适见金铃错落,锦帽蹁跹。芳年玉貌之英童,翠袂红红绡之丽服。雅擅西戎之舞,似非中国之人。宜到阶前,分明只对。念了,花心出,念:但儿等名参乐府,幼习舞容。当芳宴以宏开,属雅音而合奏。敢呈末技,用赞清歌。未敢自专,伏候处分。念了,竹竿子问,念:既有…
    49阅读
  • 剑舞

    宋代史浩
    声之融曳,思舞态之飘飖。爰有仙童,能开宝匣。佩干将莫邪之利器,擅龙泉秋水之嘉名。鼓三尺之莹莹,云间闪电;横七星之凉凉,掌上生风。宜到芳筵,同翻雅戏。二舞者自念:伏以五行擢秀,百链呈功。炭炽红炉,光喷星日;硎新雪刃,气贯虹霓。斗牛间紫雾浮游,波涛里苍龙缔合。久因佩服,粗习回翔。兹闻阆苑之群仙,来会瑶池之重客。辄持薄技,上侑清欢。未敢自专,伏候处分。竹竿子问:既有清歌妙舞,何不献呈。二舞者答:旧乐何在…
    4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