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
晦是谟范,辱于囚奴;
昏而无邪,隤而不息;
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
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
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箕子碑译文和注释

译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经”的要旨的时候,对他特别重视。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在殷纣王那时候,大道背弃,政治混乱,天威显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诲毫不起作用。牺牲生命以便维护天命国运,确实是一种“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续,因此箕子不去这样做;委身降顺以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确实也是一种“仁”德,只是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这两种办法,已经有这样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随顺适应这混乱的世道;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囚犯奴隶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却不去做邪恶之事,形同柔弱而却自强不息。故而在《易》中说;“箕子能做到韬晦。”这就是蒙受危难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献出治国的大法,因此成为圣君的老师,使周朝的人们能根据这些法则来调整伦理道德。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书经》中说:“因召回了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来训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远,以便发展推延殷朝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啊!当那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灭绝,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正做恶还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为暴乱而忧虑并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和武庚一起使国家复兴并加以治理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正是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吗?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庙宇,逢年遇节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别地列为《易经》中的卦“象”,便写了这篇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注释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箕子:名胥余,商纣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称箕子。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谟:谋划。
范:法,原则。
隤(tuí):跌倒。
明夷:卦名,象征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隐藏起自己的智慧。
彝(yí):常规。
伦:人伦。
《洪范》:相传为禹时的文献,箕子增订并献给周武王。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殄:灭绝。
向使:如果。
未稔:没成熟,没达到顶点。
武庚:名禄父,纣王子。
周武王灭商,封武庚以存殷祀。
武王死,武庚与管叔蔡叔反叛被杀。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颂:即从“蒙难以正”至结束“继在后儒”处,《古文观止》未录“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箕子碑赏析

赏析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箕子碑》全文选自《柳河东集》,碑文部分选自《古文观止》第六卷,是作者为箕子庙写的碑文。

  作者在文章开篇鲜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要点,然后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阐述: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把法典传授给明君;将教化施及人民。即: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三个标准:一、正蒙难: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二、法授圣:要把法典传授给明君;三、化及民:将教化施及人民。殷商有仁人叫箕子,立身处世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标准。

  第二段,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对照阐述。箕子所处的时代,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武王灭商,他带着商的祭器降周,周公灭武庚后,封微子启于宋,保存了商宗族。而箕子劝谏无效,于是佯装疯癫,结果被囚禁起来。所以《易经》卦象说:“箕子之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明臣在下,暗主在上,明臣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是“正蒙难”。箕子和比干、微子并称为“商末三仁”,但他采取的是他认为最可取的方式。

  第三段,作者认为箕子在比干已死,微子已去时,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隐忍方式,是一种明智之举。如柳宗元在碑文的结尾说到箕子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之情。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结尾说到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心情。

  该文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和心情概况。

参考资料:

1、柳宗元.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317-3182、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古文观止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127-1128

箕子碑拼音版参考

(fán)
()
(rén)
(zhī)
(dào)
(yǒu)
(sān)
()
(yuē)
(zhèng)
(méng)
(nán)
(èr)
(yuē)
()
(shòu)
(shèng)
(sān)
(yuē)
(huà)
()
(mín)
(yīn)
(yǒu)
(rén)
(rén)
(yuē)
()
()
(shí)
()
()
(dào)
()
()
()
(shì)
()
(kǒng)
()
(shù)
(liù)
(jīng)
(zhī)
(zhǐ)
(yóu)
(yīn)
(qín)
(yān)
(dāng)
(zhòu)
(zhī)
(shí)
()
(dào)
(bèi)
(luàn)
(tiān)
(wēi)
(zhī)
(dòng)
()
(néng)
(jiè)
(shèng)
(rén)
(zhī)
(yán)
()
(suǒ)
(yòng)
(jìn)
()
()
(bìng)
(mìng)
(chéng)
(rén)
()
()
()
()
()
()
()
(wéi)
(wěi)
(shēn)
()
(cún)
()
(chéng)
(rén)
()
()
(wáng)
()
(guó)
()
()
(rěn)
()
(shì)
(èr)
(dào)
(yǒu)
(háng)
(zhī)
(zhě)
()
(shì)
(yòng)
(bǎo)
()
(míng)
(zhé)
()
(zhī)
()
(yǎng)
()
(huì)
(shì)
()
(fàn)
()
()
(qiú)
()
()
(hūn)
(ér)
()
(xié)
(tuí)
(ér)
()
()
()
()
(zài)
()
(yuē)
()
()
()
(zhī)
(míng)
()
()
(zhèng)
(méng)
(nán)
()
()
(tiān)
(mìng)
()
(gǎi)
(shēng)
(rén)
()
(zhèng)
(nǎi)
(chū)
()
()
(yòng)
(wéi)
(shèng)
(shī)
(zhōu)
(rén)
()
()
()
()
(lún)
(ér)
()
()
(diǎn)
()
()
(zài)
(shū)
(yuē)
()
()
()
()
(guī)
(zuò)
()
(hóng)
(fàn)
()
()
()
(shòu)
(shèng)
()
()
(fēng)
(cháo)
(xiān)
(tuī)
(dào)
(xùn)
()
(wéi)
()
()
(lòu)
(wéi)
(rén)
()
(yuǎn)
(yòng)
广(guǎng)
(yīn)
()
()
()
(wéi)
(huá)
(huà)
()
(mín)
()
()
(shì)
()
(dào)
(cóng)
()
(jué)
(gōng)
(tiān)
()
(biàn)
(huà)
()
()
()
(zhèng)
()
()
(rén)
()
()
()
(dāng)
()
(zhōu)
(shí)
(wèi)
(zhì)
(yīn)
()
(wèi)
(tiǎn)
()
(gàn)
()
()
(wēi)
()
()
()
(xiàng)
使(shǐ)
(zhòu)
(è)
(wèi)
(rěn)
(ér)
()
()
()
(gēng)
(niàn)
(luàn)
()
()
(cún)
(guó)
()
()
(rén)
(shuí)
()
(xìng)
()
(shì)
()
(rén)
(shì)
(zhī)
(huò)
(rán)
(zhě)
()
(rán)
()
(xiān)
(shēng)
(yǐn)
(rěn)
(ér)
(wéi)
()
()
(yǒu)
(zhì)
()
()
()
(táng)
(mǒu)
(nián)
(zuò)
(miào)
()
(jun4)
(suì)
(shí)
(zhì)
()
(jiā)
(xiān)
(shēng)
()
(liè)
()
()
(xiàng)
(zuò)
(shì)
(sòng)
(yún)
(méng)
(nán)
()
(zhèng)
(shòu)
(shèng)
()
()
(zōng)
()
(yòng)
(fán)
()
(mín)
()
()
(xiàn)
(xiàn)
()
(rén)
(xiǎn)
(huì)
()
()
(shèng)
(rén)
(zhī)
(rén)
(dào)
()
(lóng)
()
(míng)
(zhé)
(zài)
(gōng)
()
(lòu)
(wéi)
()
(chōng)
(ràng)
()
()
()
(yíng)
(chēng)
()
(gāo)
(ér)
()
(wēi)
(bēi)
()
()
()
(fēi)
()
(fēi)
()
(yǒu)
怀(huái)
()
(dōu)
(shí)
()
(ér)
(shēn)
()
(wéi)
(shì)
()
()
(xiàng)
(shì)
(liè)
(wén)
(wáng)
(wéi)
()
()
(míng)
(xuān)
(zhāo)
(chóng)
()
(shì)
()
()
(què)
(sòng)
()
()
(zài)
(hòu)
()

箕子碑作者

柳宗元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唐代杨嗣复
    斋庄修祀事,旌旆出效闉。薙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非才膺宠任,异代揖芳尘。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21阅读
  • 和宗人尚书嗣复祠祭武侯毕,题临淮公旧碑

    唐代杨汝士
    古柏森然地,修严蜀相祠。一过荣异代,三顾盛当时。功德流何远,馨香荐未衰。敬名探国志,饰像慰甿思。昔谒从征盖,今闻拥信旗。固宜光宠下,有泪刻前碑。
    21阅读
  • 古碑

    荒田一片石,文字满青苔。不是逢闲客,何人肯读来。
    66阅读
  • 题酸枣驿前碑

    苍苔古涩自雕疏,谁道中郎笔力馀。长爱当时遇王粲,每来碑下不关书。
    15阅读
  • 韩碑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当仁自古有不让,…
    0阅读
  • 读任彦升碑

    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梁台初建应惆怅,不得萧公作骑兵。
    17阅读
  • 箕山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0阅读
  • 读段太尉碑

    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48阅读
  • 经堕泪碑

    唐代任翻
    羊公传化地,千古事空存。碑已无文字,人犹敬子孙。岘山长闭恨,汉水自流恩。数处烟岚色,分明是泪痕。
    19阅读
  • 御制段太尉碑

    唐代叶元良
    多难全高节,时清轸圣君。园茔标石篆,雨露降天文。义激忠贞没,词伤兰蕙焚。国人皆堕泪,王府已铭勋。揭出临新陌,长留对古坟。睿情幽感处,应使九泉闻。
    16阅读